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4434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职高数学教学要关注社会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高数学教学要关注社会需求 职高学生绝大多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后进者,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伤痕累累,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报考职高躲避普高对数学学习的高要求,专攻专业技能,以求谋职立业。但作为学校培养的对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和动力,不仅要重视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1让数学走进生活 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信息社会,数学在各个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一,人人需要数学。数学的语言已悄悄的越来越广泛的融入了人际交流,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据和处理方式的无所不在,小到买彩票,
2、大到分析地区,国家的发展规划,都离不开数据分析支持。其二,人人需要的不仅仅限于计算和证明的有用的数学。目前中学数学教育过分热衷于严密的演绎论证和解题技巧,而在实际生活中多用不上。而单纯的计算,现在用计算机能做的又快又好。一旦和实际问题挂钩,学生就不知所措。就拿和实际有些联系的应用题来说,学生中不少的一部分连题中说了什么都看不懂,这不仅仅是涉及到语文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还反映出学生学习“纯粹”数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用”数学的意识,学生不知道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模型转化,当然更谈不上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
3、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如何去“用”4数学,已逐渐成了数学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矛盾,但这决不是传统的几道应用题就能解决的,他往往隐藏在现实生活情景背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实际走进数学课堂。这成为时代的呼唤。 2坚持新授知识熟悉化原则,数学教学应“雅俗”共存 对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知识层次水平不高的职高学生,一味强调数学“科学性”的一面,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还会给学生造成“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不适合学数学的自卑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适时、适量地渗透“通俗性”的人文事例,就
4、有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状态。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要是接受间接知识,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必须是接受性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方式获得新知识的。主动地将所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是实施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主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供“先行组织者”,使新授知识熟悉化,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要领、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繁琐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富于通俗
5、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重视职业能力倾向,促使教学目标三维化4 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如财会、电子电工类行业;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如旅游业和国际贸易。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旅游业方面主要侧重点是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
6、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关乎课改成败的关键,是关乎能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有别于岗前培训班,它的培养目标已不再是单一的顶岗就业,中职毕业生有的就业,有的继续升学。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量化的和能够评价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更多的
7、是隐性的,是一时无法评估的。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抱着知识本位不放,担心课堂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不肯多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当然,教师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后两者,就实际上背离了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生命主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和建构,而要达到这一追求,那就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整合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平分秋色,而应各有侧重,且对学生的素养形成是积极的、有效的。4 职高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接近社会生活实际
8、,创造一定的知识情景,通过数学公式、定理等可领会的数学基本方法,让职高学生尊重合理的规则,养成规则意识;通过创造自由空间,享受解题学会快乐,学会反思,学会合作;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论的熏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积淀,促使数学的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