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

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

ID:24537418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_第1页
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_第2页
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向深水区推进,教师应该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有所认识和提高。  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意识  什么是课程?狭义地讲,就是学校所开设的科目及其进程。每一门课程的开设和开发,都与当前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都体现国家意志。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在当前突出强调课程改革,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系

2、统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课程观和课程意识,只有在这种思想的统领下,才能全面认识教材,驾驭教材,进而组织教学,把握课堂。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什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我国的教育传统以及教师的知识准备,对“课程标准”3的认识包括: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

3、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它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对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要有科学的理解,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能割裂开来。在教学目标中更不能独立呈现。从人类学角度打个比方:知识是肉体,方法是骨骼,情感是灵魂。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没有骨骼无法直立行走,没有灵魂的人体如同行尸走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来看:知识是可掌握的、能做到的;方法也是能想到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想不到的,它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在新课程标

4、准中,对“内容标准”的陈述和理解,是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和制定教学目标最关键的部分。什么是“内容标准”?简言之,就是根据学生在某一学段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而规划的一个框架。在此框架内,行为目标的陈述包括四个方面: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只有对“内容标准”深刻准确地理解,教师才能把握教材,并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三、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课程是主载体,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战场。学生的素质教育仍然要由课堂体现,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搞得如火如荼,也涌

5、现出诸多模式,如: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魏书生的“三步六段教学法”,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法”3等。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模式,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都要看课堂上学生学的效果。也就是上课提效率,下课看效果,长远保效益。  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实现有效教学,实施者是教师,体现的是教为主导;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学习,行为主体是学生;高效课堂的评价是学生的参与度(广度)和思维度(深度),也就是看效果,效果好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准是学生学得紧张有序,这一点要靠教师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课上高效地“学”,更要靠教师课上科学地“导”。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

6、下来重点讨论的,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提问,什么时候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这考验着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智慧。可以说,没有教师科学地“导”,也就无法实现学生高效率地“学”。教师的作用是:导控课堂、点拨疑问、仲裁争议、总结归纳、拓展提升。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学就是教师把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远方。”  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

7、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点,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强调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课程参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杨学刚)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