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

ID:2452024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当今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当然,如今学生所学习的文本中也不缺乏美的素材。因此可以充分捕捉文本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简洁而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鉴赏文本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因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其内涵不仅仅限于“审美”。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它是感性的,是

2、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它是令人愉快的,是让人心甘情愿、乐而忘返的;它是动人内心的,是从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人,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文本的美呢?  一、捕捉文本中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4,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

3、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的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细腻,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文中的叠词运用精巧传神,给人以美感,堪称一绝,如文中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不愿打破一个“静”字,用“悄悄”出门,“

4、轻轻”回来。这两个叠词巧妙地融进了作者的深沉的心情,与全文的意境、情调也和谐统一。月色下的荷塘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有“田田”的像“亭亭”舞女裙的叶子,这一连三个叠词,展现了荷塘的“曲线”美和叶子的丰盛美姿。接着,朦胧月下,微风善解人意,送来“缕缕”荷香。这一“缕缕”不仅写出了荷香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写出了沁人心脾的温馨。叶美,花美,当然离不开“脉脉”的流水,这一“脉脉”传神之笔,赋予了水的姿和情。它不仅写出了流水的文静之态,更绘出了流水饱含情思之韵。全篇课文像这样的叠词,共有二十处之多,它使文章产生了

5、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教学中如能抓住一些关键性叠词分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启示他们情思萌发,从而也就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二、认识文本中美的形象4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所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

6、,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就是一幅要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直接感受美的画面。画面的开头是:“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寂静”、“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死寂、干渴、燥热,使人感受到的是肌体的疲惫和虚弱。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驼队出现了“柔美的铃声”,压倒了“哄哄的火响”,“猩红的大旗”战胜了“柔弱的目光”。驼队的出现带来了生的希望,昂然高步的骆驼队的方阵出现,使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时不由得使人

7、感到:“是人点缀了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这样的感受你能说不是对人性美的一种认识?  三、领悟文本中美的意境  分析文本的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确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有人说:“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一首诗文是一段历史的反映。”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心灵的相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如讲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现了“安史之乱”4的历史背景,又插播了美伊战争后巴格达的

8、断壁残垣,百姓的流离失所,离乡背井的惨状。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深情朗诵,引导他们探究诗人复杂的情感。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容易深刻理解包含在诗的形象中的喜因是: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自己生活平静、全家人的团聚和能返乡的兴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到“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等诗句美的内涵,赞扬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爱国之情也得到熏陶。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