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ID:2451747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一线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实施创造性教学,努力提供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播撒创新的种子,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勇于提供创新的机会,善于启发创新的心灵。  一、在体验中培养  学生与生俱

2、来就有一种好奇、探索的愿望,有一种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的愿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种自身愿望与学习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正如《学记》所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如果教师能启发诱导学生去理解,引导而不给以牵制;积极鼓励督促而不强加逼迫;启发思考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真正去体验,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彻底放飞自己的思维,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并在体验和感悟中主动去思索,去发现,去创新。  1.提供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解决的问题。4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3、,预想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例如:我在上《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操作。让学生用两个梯形拼出以前学过的图形,形成表象,使自由探求有了基础。(2)再现。让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3)尝试。出示网格中的梯形,自己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4)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有的学生利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到启示;有的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面积;还有的用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长方

4、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时学生不会自发产生数学思考,因此教师要做到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有了教师的指导,教学活动就不会盲目进行,就会增强目的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指名学号是5的学生站出来,然后说:“请学号和5互质的同学站起来。”话一出口,全班思索,人人参与,学生都在思考自己的学号是否与5互质,从而深入理解互质数的概念。  二、在实践中培养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

5、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当然,并不是每堂数学课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发现,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结教材内容适当选择,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4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验,每组给一个圆柱体和四个圆锥体,而这些圆锥体其中有一个是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其他分别是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或高底都不等,然后让学生做量水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做总结,学生很快说出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

6、个结论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体验、感悟、验证而形成的。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机会,让学生通过“掂一掂”建立克、千克的概念,通过“量一量”、“走一走”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在求异中培养4  有的人把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混为一谈,认为创新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它并不能囊括创新思维的全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异中创新。如教学第七册《体育场(三位数

7、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我让学生谈谈,说说有没有更好的估算方法,如果你在现场,你会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懂得估算的方法很多,要懂得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实现创新中的再创新。运用异中求新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求异背后的求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这么多方法中哪一种最好,并说出原因。其实创新教育的背后蕴含着另一个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想人所未想,敢说人所未说,力求想法与众不同,做法标新立异。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更多时候是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然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加以培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定能生根、成

8、长、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