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ID:2448679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_第1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_第2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_第3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一、建设目标1.在对IT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建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内容,并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发核心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将行业、企业的焦点、难点问题融入课程,体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推行“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

2、式,建立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质人才。4.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优化信息资源库,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水平。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重点是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6.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升级实习实训设备,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设优越的实习实训环境。二、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

3、教育理念,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形式,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互动、真实演练,学生以企业员工、学徒身份参与生产过程等形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2.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制定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用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创新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梯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

4、优质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3.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根据IT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完成核心课程建设相关校本教材的编写,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团队,落实教材编写负责人,编写《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三本适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训的校本教材。4.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校园X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核心课程的声像资料、课件、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平台及计算机X络技术实训平台、平面设计实训系

5、统的建设,提供较完善的X络与服务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国外进修、国培、省培、专业或行业研讨、下企业锻炼等多种渠道,制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和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引领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前沿知识,在专业建设中起到带头的作用。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在职进修、企业岗位实践、外出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使其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带动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3.“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6、为目标,制订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培训制度、实践操作考核制度。(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学生工学结合、协助企业完成订单”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平面设计实训室;增加和补充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使其成为工学结合的载体,使计算机实训室不仅用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满足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并力争为培训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IT行业、用人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通过人员交流和体制创新建立稳定长

7、期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專业实习和人员培训的需求,同时也为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本专业将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加大校内教育资源共享的力度,以“校内短期培训班”的方式,以社会青年为招生对象,加强与劳动部门的联系,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上岗培训,并直接输送人才到企业就业。三、结语通过建设,力争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中职示范性的重点专业,带动周边城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带动IT产业的发展,使我校成为滁州市计算机

8、应用行业技能人才的优质输送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