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67446
大小:23.0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4
《高一语文《窗》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高一语文《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我所说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散文(2)第九课《窗》。 2、教材地位和作用 《窗》是介于语文必修1散文(1)与语文必修3议论文中间。《窗》是学生了解掌握散文(1)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与作者的对话,初步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进一步学习散文(2)——议论散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走进作者心灵,学习于平凡事
2、物中挖掘深刻的人生意义,从其中感悟人生哲理,学会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体验作品给予我们人生哲理启迪,为语文必修3议论文的论作铺垫。 3、新的《课程教学指导》对“阅读与鉴赏”要求是: 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
3、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发掘本文的深刻的哲理思想,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知识,体会议论散文的个性化语言,学习于平凡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散文作品,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体会个性化语言所蕴含深邃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让学生逐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事物中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2、欣赏课文精彩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1、理解“窗”的含义。 2、让学生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的景象和事件中去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准备采
4、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答疑法等。 五、学法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由于学生大多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
5、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六、课时安排: 本文拟定一个半课时完成,然后用半个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门》。 七、教学设想: 指导预习、整体感知——设置导语、引入课文——小组抢答比赛、检查预习——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后作业。 八、课堂教学程序 (一)、指导预习、整体感知 指导目标:根据单元导语、表达交流活动、点击链接、课后思考练习题,与学生共同找出本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方案。 预习建议: 思考以下二个问题,然后把学习效果与小组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6、,在合作互助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1:在语文1第三单元你学到了阅读散文的哪些方法?能熟练运用哪些?小窍门是什么?(设置目的是:及时复习并归纳,巩固已有知识、技能,强化单元训练重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问题2:《霞》与《窗》两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作的视觉如何?作者写作思路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呢?(设置目的是
7、:对同一体裁、不同类型,不同的学习内容而适时改变,以提高预习效果,增强独立阅读能力,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以预习建议的形式,尊重学生,来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并告知学生检验预习效果的方式是分组抢答比赛,使学生理解充分预习的作用,又形成为赢得比赛而充分预习的动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这一步骤利用早读、自习等时间完成。 (二)、设置导语,引入课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决定从钱钟书取名入手,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