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

ID:39002765

大小:1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窗》说课稿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编排于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本人试图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尝试探求以新的切入方式研读小说文本,进而理解小说的丰富多元内涵;尝试探求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小说文本阅读,在“对话”中走进文本,超越文本。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提倡“智慧阅读”,即“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可能。”本教学设计试图以小小说文本为例,在教师的智慧、思辨阅读设计及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探究及理性的思考。 一、 对文本研读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阅读的价

2、值。 《窗》一文有明显的实验性文本的特点,作者在小说环境的选择、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发展、结尾的设定等方面有明显的人性实验特点,这一文本特色要求教师研读文本时要在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此外,“欧•亨利式”结尾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应关注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作品,以期对“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目标的确定性及合适度决定了课堂效益。 目标1“尝试由情节(结尾)入手透视人物本质,理解作品丰富内涵的方法来解读小小说”主要解决文本解读的切入口问题;目标2“理解对比手法在结构、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解

3、决过程性阅读时的核心问题;目标3“尝试在思辨中把握小小说的丰富内涵”主要解决阅读文本生成性学习效果的问题。三个目标的设定遵循以下思路:由哪里切入——过程如何走——落脚点在哪里,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打碎”融于以上三个目标之中,目标1更多考较教师的思辨意识,目标3更多考较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 三、 过程性问题决定了目标的落实与达成。 本教学设计中几个问题构成了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链”:解读目标——梳理情节——试加结尾并研讨——追溯人物,分析个性——体会对比作用——探究丰富内涵——想象拓展训练,从实际效果看,整个课堂

4、起承转合非常顺畅。此外,在这一“问题链”的展开过程中,也生成了一些“现场”问题,(如课堂中关于“嫉妒”的追问及对学生个体的“心灵拷问”等),为这一“问题链”增加了许多活力与生机,教学目标正是在过程性问题的不断产生与解决中得到了落实与达成。 四、 实验性文本决定了文本的实验价值。 泰格特的《窗》与鲁迅的《一件小事》都是短篇小说,仔细比较可以发现《窗》与《一件小事》相比有太多的“留白”,这一实验性.文本特色要求教师与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走进文本时要以思辨的眼光打量、判断文本的类型,在智慧、思辨的阅读中实现文本“例子”效益的最大化。本教学设计由结尾切入,进而追溯探究人物个性,挖掘文本丰富

5、的内涵,只是个性化解读方法之一,其它的切入方式还可以有:常规式(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序解读)、话语式(由“真实的谎言”切入)、悬疑式(由探究“靠近窗口的病人”的死因切入)、辩论式(由人性的善恶辩论切入)、透视式(由“窗”切入)、关系式(由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切入)等,不一而足。 总之,文学作品的解读无定法而有章法,“横看成岭侧成峰”, 终究百川归海。也许“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广告语能诠释本教学设计标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初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