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ID:24436783

大小:7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湿感头痛散治疗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曾国光(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丙区上田第一卫生站广东惠州516085)【摘要】目的观察湿感头痛散治疗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丙药组、联合组,每组各50例。中药组采用湿感头痛散治疗,丙药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组以湿感头痛散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计分、血清电解质、MEK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联合组其总有效率、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评分、血清K+、Mg2+浓度、血浆MEK浓度明显优于丙药组(P<0.05);中药组和联

2、合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湿感头痛散治疗发作期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发作期紧张型头痛湿感头痛散氟桂利嗪紧张型头痛(TTH)系由头须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两医多以止痛药、二环类抗抑郁药、肌松弛剂等治疗,但存在一定副作用,且远期疗效不佳,停药后易反复。中医药治疗木病有一定优势,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通过观察湿感头痛散治疗发作期TTH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神经内科门诊1

3、50例发作期紧张型头痛患者,符合发作期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15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丙药组、联合组。中药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3〜56岁,平均(41.38±5.36)岁。西药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3〜58岁,平均(42.32±5.74>岁。联合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59岁,平均(40.22±3.67)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中药组给予自拟的方剂湿感头痛散,每H1剂,水煎分3次U服。西药

4、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每日3次。联合组采用中药湿感头痛散联合西比灵治疗,剂量冋前。三组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1.3观察指标①头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法(VAS法)[1]:≤2cm计1分;>2cm而≤4cm计2分;>4cm而≤6cm计3分;>6cm而≤8cm计4分;>8cm而≤10cm计5分。②头痛持续吋间计分:持续数分钟〜2h(含2h)为1分;2〜6h为2分;6〜24h为3分;24〜72h为4分;大于72h为5分[2】。③血清电解质钟(K+)、镁(Mg2+)和

5、血浆甲硫脑啡肽(MEK>含量: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d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测定血清电解质含量,后抽取肘静脉血5mL放于含有2%EDTA抗凝剂的试管,以3000r/分离心lOmin,分离血浆后放置于-70°C冰箱保存待测。血浆MEK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④不良反应:观察3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1.4疗效评定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基本控制:头痛症状消失,头痛未再发作;显效:头痛次数减少70%以上,发作程度减轻,持续吋间缩短;有效:头痛次数减少35%〜70%,发作程度减轻,持续吋间缩短;无效:头痛次数减少<

6、35%或无变化。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和Ridit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中药组和联合组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o中药组和联合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

7、。2.2三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吋间评分比较各组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吋间治疗前后相比,奋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三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比较中药组与联合组血清K+、Mg2+浓度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较西药组血清K+明显降低、血清Mg2+明显升高(P<0.05

8、),中药组和联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三组治疗前后MEK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浆MEK浓度明显降低(P<0.05);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