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17060
大小:6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运用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课堂导入”“教训内容”及“课后任务”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生活化教育模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后任务《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自身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及意义,课程教学应当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现实生活这一载体灵活掌握课程知识点,逐渐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及综合素质。”新课标的这一指示表明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落实“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动机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小学阶段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对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诱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文明的交融”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询问学生:“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黄瓜、胡萝卜、葡萄、核桃、石榴这几种蔬菜瓜果,在电视上也时常见到精美的丝绸,可是,大家知道上述物品哪些是由别国传入我国的?哪些又是从我国传入他国的吗?”学生面面相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难道不全是我国的吗
3、?虽然满怀疑问,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注意力及思维都集中到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上。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讲道,“其实,现在社会生活屮拥有那么多丰富的物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相互交融。现在,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文明的交融’这部分知识,看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相互交融宄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层次总体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偏向简单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全都是基础而又容易理解的,甚至有些内容因为超出小学阶段的实际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理解难度。如
4、此一来,就为学生实现对其的深刻认知与灵活掌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课程学习资源,以此辅助开展稍显难度知识点的教学与讲解,并达到最终深化学生认知层次、提升其最终学习质量的良好0的。如,“我是学校小主人”这一知识点是辽师大版的教学章节之一,可是由于实际年龄较小,部分学生并不具备“主人翁”的端正意识,如此就很难达到该节知识点的预期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特意列举了小学阶段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想法或者是行为举止,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判断
5、,如下即为部分生活实例:某学生吃完零食之后,并没将包装袋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中,而是随手扔在了学校的操场上。放学后,王X发现学校某一班级的门窗并没有关好,就马上跑去告诉了值班室的老师,可是跟他一块儿回家的李XX却说:“乂不是我们班,关不关门窗都跟我们没关系。”赵XX在课间活动屮发现有学生在学校的墙上乱写乱画,她却装作没看到并没有及时制止。由于上述例子都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屮接触过甚至是亲自经历过的行为,因此他们对其可以说是深感熟悉,也有着更多的发言权及表达积极性,众说纷纭,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如此一来,借助这些例子不但起到了活跃课
6、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讨论过程还切实加深了他们对于上述行为的深刻理解与认知,有利于把握“我是学校小主人”该节知识点的精髓,更有利于其H后在现实生活屮养成心屮有集体、尽自己所能爱护学校、维护学校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反响异常良好。三、课后任务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灵活指导、解决各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即在帮助学生夯实学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促使其学科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发
7、展。这其中,保证课后任务的生活化不失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学习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该项活动屮不仅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同时,更要集合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想出现实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有效措施。如此,便借助生活化的课后任务极大地锻炼与发展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总之,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活动屮的科学运用,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积
8、极优势及作用。对此,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所教学生现实生活中蕴含的课程教育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在确保生活化教育模式得到良好落实与实践的同时,切实推动小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提升与发展,而这正是该门课程真正预期要想实现的最终教学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