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ID:2440366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_第1页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_第2页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_第3页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摘 要:“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职业学校应主动作为、寻求突破。专业建设积极对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探索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关键词:校本视角 专业建设 产业结构 对策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尽管职教人都知道:专业必须对接产业、专业结构必须瞄准产业结构、专业升级必须紧跟产业升级。但多少年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总难达到理想的状态,职校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

2、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表象掩盖了职校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专业对接新兴产业的能力很差;传统专业老化;专业设置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面对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该怎样突破瓶颈,办出专业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呢?这是一个难解的课题。在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及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之前,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主动作为、寻求突破。一、跟踪产业,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变革。当前中等职教的普教化色彩仍然

3、较为浓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列入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定位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新就业人群中的岗位层次,关系到社会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认可。因此,建议由省教科研中心组牵头重新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中职和高职各个专业方向职业能力的要求,分别设计出适应各自专业方向特点和行业特色的课程标准,将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列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有针对性地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的宽度;设置和增加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用综合性实训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等。二、改革创新,探索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培养模式上,实行“平台+模块”,即

4、“大类专业+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采用灵活独立的学习模块,最大可能地对接实际需要。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办学体制上,建立地方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职校与企业股份制办学,成立集团理事会。三是大力开展中西部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需求信息的共享。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组建“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实施“企业进校、校进企业”工程,逐步形成“招生与招工一体、教室与工场一体、生产与教学一体、师傅与教师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的“五合体”办学新模式,实施

5、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为内容的五“共”合作,切实加强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行分层教学与学分制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允许学生以专业课学分代替文化课学分,鼓励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三、多元对接,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通过对与产业相关的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知识技能联接点,学以致用,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围绕职业标准、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参考行业与企业的评估标准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把职业岗位的目标体现在知

6、识传授中、技能训练中和教学组织管理中,引导学生在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生活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改善,使职业素养对接职业岗位。四、完善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对话机制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多元投资职业教育,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多元投资的办学格局。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职校要成为专业对接产业的主体,引入现代学校制度,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经济部门和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校企

7、合作办学管理的职能部门,专职负责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定期校企互动机制。每年组织召开“校企合作恳谈会”,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开设网上课堂,提供在线培训等,主动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和高效化。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应用性研究与实践,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教学工厂”等技术开发联合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