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ID:24396294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1页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2页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3页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话题。当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在面向未来、谋求发展,特别需要创新、创造,然而创新、创造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我们不能排斥批判性思维,不能认为批判性思维也许会培养有叛逆精神的年轻人因而去回避它。我们今天如何面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如果只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天不变道亦不变,没有随着时势的变迁而去改变、改进,也就不会有创新和创造,我们这个民族也不会有光辉的未来。  因此,怎么去摆脱思维的惯性?怎么去挣脱思想的栓桔?它需要我们有一种批判性思维。所以,面对当今和未来,国家大力倡导创新精神。

2、在教育领域,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充满着一种思维的热情,敢于去面对未曾面对的挑战,我想这是这个课题最重要的价值。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我认为: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该在实现人的综合素养培育过程中,作出各自的贡献。语文当然应该如此。语文学科将会提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当然,有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每个学科都提出自己的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会有很多。其实各门学科在实现人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有的提出的是指向共通的素养,有的提出的是指向本学科学习中所可能形成的独特的素养,但不管两者是什么关系,我们在从事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把这门学科在实现人的总的核心素养中的贡献凸显出来。语文学

3、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作用,大概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科教学本身独特的作用。  学习者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依托本学科特定的符号体系以及符号体系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我想这是第一层次,所有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一层次,这是基础。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层次。二是跨学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不单单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比如实事求是,它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态度,学习者在所有的学习中,包括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都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和态度。然而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跨学科的能力要在学

4、科教学中落实,同时要大力提倡和推动跨学科的学习,跨学科的教学更加应该承担各种跨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三是学科文化。这是所有学科都具有的蕴含在学科体系中的精神。这种学科文化、学科精神,也要从第一层次开始做起,在第一层次中间孕育。因此,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逐级提升的。  比如,语文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标准化测试,一度加剧了语文知识学习的断点化、碎片化问题,因为在标准化考试下如何才能得高分,哪一种语文知识的学习方式容易得分,可以对付考试,大家就会去作选择,这就带来了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知识不成体系,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文化精神的滋养被忽视了。  只有当知识从知识点开始,慢慢形成从低级到

5、高级的结构,然后学科与学科之间跨越界限形成关联,再从间接经验的学习跨越到对社会的感知、认识(也就是与人的直接经验联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人的这种学习是向外部世界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外部世界事物的规律,向外部世界探索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精神世界探索的过程,而这个结果必须在从知识点走向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时候才能发生。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学科精神能够焕发出来,如果我们的学科文化能够揭示出来,如果我们的学习之旅能够从理解、认识世界走向不断叩问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个联系,我们的世界观就形成了。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完整的

6、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中形成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建构的过程,最后才能升华到第三层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定要立足于语文学科,当然,最后要实现学生自身精神世界的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我建议要关注学习方式。  因为,所谓核心素养,它的形成一定要从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找到落脚点。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经验的学习,所有的学科、课文的内容的学习等都是间接经验、前人的经验,这种学习是学生的心理经验同书本知识体系交互的一个过程,这个学习方式很重要;另一种是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形式就是真实情景中的主题式探究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我们需

7、要把学生放在真实的社会情境里,让他们去感知真实的世界,这是人的心理经验同真实的世界交互的过程。这两种学习共同聚焦在学生建立学习的意义上,这种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学生发现学科知识里蕴含的真实世界的精神与意义。  只有两种学习方式的交互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建立一个人学习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