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

ID:24387059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_第1页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_第2页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48例临床体会王建平田莉萍周红华严惠芬冯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430063)【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08-01【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牙列间隙U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先用正畸法对牙列间隙进行调整后,再用修复的方法完成治疗。结果48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针对成人牙列间隙,采用U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关键词】牙列间隙正畸修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2、们对U腔的健康和美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成年人的牙列间隙可影响美观及发音,采用单一的修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针对48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采用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即先通过正畸手段,移动牙齿,为修复治疗提供最佳的牙列条件,再进行修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门诊的成人牙列间隙患者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19〜47岁;中切牙牙间隙15例,散在间隙3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错颂畸形和牙列缺损,但无严重的骨骼畸形。1.2

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前均根据不同的牙列间隙病情,拟定最佳治疗方案。首先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正技术对牙列间隙进行辅助性正畸治疗。弓丝由细到粗排齐上下牙列,根据修复需要调整牙列间隙,使牙列间隙利于修复治疗,在正畸治疗结束后均需保持6个月再进行修复。修复则根据情况选择光敏复合树脂或烤瓷冠给予固定修复治疗。2结果48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经U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咬颌功能和美观效果,随访观察均无不良反应。3讨论成年人前牙排列缺陷、散在间隙对美观、发音负面影响很大,是U腔修复中的常见现象。其原因有牙体形态过小

4、,颂骨发育过大,先天缺失牙等,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或患者要求不高,往往只能被动地在间隙内镶复义齿形成前排有许多“小牙”,其形态和大小很难达到正常的美观效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人患者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采用修复的方法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这吋就必须采取U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3.1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修复前的正畸是为后续的修复提供理想的修复基础。牙列间隙的存在,破坏了牙的完整性,牙齿邻面接触点丧失,对抬牙伸长,造成食物嵌塞,引起牙龈炎其至牙周炎症,影响咀嚼功能,特别是间隙在前牙更影响美观和发咅。传统的

5、修复方法基牙预备量增加,基牙牙周组织受力方向改变,严重影响修复的稳定,而且修复易损坏,牙龈易发炎。通过联合治疗,集中间隙直立倾斜的基牙,调整中线,纠正基牙或邻牙的近远中,唇颊舌倾斜或扭转,预留合适的间隙宽度至左右同名牙间隙保持对称性,压低高位牙或升高低位牙。由于集中的间隙大小可调,所镶义齿的大小更接近于真牙,外观更加逼真,更符合生理状态下的治疗效果。3.2口腔正畸一修复联合治疗的注意事项3.2.1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使之明白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很多患者往只希望进行单纯的修复治疗,却忽视修复前正畸的作用,医生应主动为患者介绍修复前正畸的

6、重要性、方法、治疗吋间,包括不进行正畸直接修复和正畸后修复效果的不同都要同患者仔细说明,并耐心听取患者需求,逐步解除患者的各种疑虑,坚定艽治疗的信心,才能取得修复前正畸治疗的成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联合治疗的可行性而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3.2.2成年患者发育己经停止,骨骼几乎无手术潜力,且对牙周组织的敏感性增高,并存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正畸矫治力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牙齿移动阻力增大,移动缓慢,特别是牙开始移动所需的吋间较长。且易出现三角间隙,即邻牙的牙冠己靠拢,但牙根依然分离,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加力要适当,不能急于求成。对牙周状况不好的患者,

7、更不能操之过急,尽量保持牙周健康,有的患者牙根平行移动后,依然不能消除三角间隙.则应通过邻面牙釉质片切以纠正三角间隙。3.2.3牙列中线与面中线协调一致很重要,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冋吋还要注意支抗的控制,支抗不足,将带来额外的麻烦。正畸治疗后,应保持3个月,防止正畸复发,龈缘的密合显得尤其重要。对牙周病引起的牙间隙,应消除病因,调整咬合。参考文献[1]曹惠菊,潘晓岗.牙间隙及其正畸治疗[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0,7(2):58.[2】高晓辉,韩慕,张熙恩,等.口腔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探讨[」].口腔颂面修复学杂志.2003,4(3):1

8、76-177.[3】徐宝华.现代口腔正畸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0.[4】林珠,段银钟,丁寅.现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