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81481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探究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宜宾644000摘要:卫牛.微牛.物检验属于公共卫生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括牛.物检验、血清检验、微生物检验、病原微生物检验等多个项目。然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检验质量。木文首先介绍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关系,然后指出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质量管理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卫生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质量管理卫生微生物检验多属于定性试验,检验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检验结果的计算和判定,也是依靠检验人员的主观经验。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明显影响,难以保证检验质量。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检
2、验质量的提升,成为相关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关系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均能够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这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只体来说,质量保证指的是为了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数据的产生、记录、报告符合要求,而采取的系统化行动;质量控制指的是在质量体系之内,通过各种操作技术和活动,保证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要求。其中,质量保证的重点是独立检查,检查报告是度量指标;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过程控制,数据结果是度量指标。分析可知,两者的目标虽然一致,但是手段和途径却各不相同。简单来说,质量保证和目标只有相关性,职责是限定哪些操作属于可以接受的;质量控制则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
3、和操作方法的对错具有相关性。因此,质量控制更适合应用在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两个方面。2、卫牛.微牛.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第一,样品管理。采用正确的样木采集方法,保证样木的代表性,并满足无菌操作的原则,才能够提高检验质量;送检样本的标识要求具奋唯一性,样本在交接、记录、保存、运输等工作中,必须保证合理的环境;另外,样本送检吋要尽量缩短时间,防止样本受到污染、发生变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二,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首先要保证满足国家卫生标准,或者获得实验室的研宄认可;在检验操作期间,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样本要设置空
4、白对照、平行样,在保证检验结果可比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准确程度。第三,报告制度。每份报告都要有检验者、审核者、签发者的亲自签名,附带上检验原始记录,避免检验报告出现错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能够溯源。3、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3.1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一套规范的、严谨的、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促进微生物检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保障。具体来说,第一,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检测程序,赋予独立完成检验工作的权利,防止其他因素对检验工作带来的影响。第二,要把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检验人员身上,提高工作责任心,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顺利执行、规范
5、执行。第三,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管理效果。3.2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微生物检验工作具冇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的特点,检验人员必须具冇较强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检验工作中,能够意识到检验操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进行,从而减少操作因素的影响。与此同吋,微生物检验人员还应该不断学4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增强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操作能力。例如,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资格考试,确保持证上岗。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检验人员参加培训班、进修、交流会等,不断学习
6、新的微生物检验技术。3.3重视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关键管理内容。针对实验室的设计,要求满足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尤其不断提高洁净程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保证良好的釆光,实验室要远离污染地区;整体面积在5-10m2之间,具备操作间、缓冲间的设置要求,而且两者之间还要放置样品传递箱,具备火菌功能。第二,在缓冲间配置无菌拖鞋、洗手盆、衣裤等物品,尤苏不能放置无菌培养箱和其他杂物。在无菌室内,要求六个面光滑平整,方便清洗和消毒。第三,定期检查缓冲间、操作间的紫外线辐射程度,如果没冇达到相应的要求,应该及吋进行更换。3.
7、4进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评估质量控制效果。对此,实验室应该积极参与室间比对活动、能力验证活动,从而科学评估实验室在本地区的技术地位,明确差距和不足,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3.5加强检验操作质量控制对于细菌培养工作而言,培养基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培养基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种类选择、外观、pH值等。在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全过程,选择合适的火菌方法,明确火菌效果的监测情况。完成配置后进行无菌试验,完善相关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