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7944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让学生在“动”中“研”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动”中“研”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运动着”。小学几何知识是抽象复杂的、多变的,为此,笔者凭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动”的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下面笔者来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抓本质,感悟概念 小学几何概念多,且易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几何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几何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与否,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几何知识。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运用教具、学具,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动”的方式,排除非
2、本质属性。如,笔者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先让每个学生用硬纸直条制作两个同样的能张缩的角,再让学生把其中的一个角的两条边剪短,然后把这两个角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就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又如,笔者在教学“圆与半径”的时,让学生先动手画位置不同与大小不同的圆,然后,让他们观察圆的位置与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圆心能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是定长,确定圆的大小。再如,笔者在教学“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时,就引导学生在纸张上画出两个大小相同的半圆,再进行比较,学生们得出结论:圆周长的一半是圆的周长÷2,即2∏r÷2=∏r;半圆是圆的周长
3、的一半加上一条直径,即∏r+d或∏4r+2r。 二、抓特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一些组合图形中,根据图形的特征,通过平移、割补、折叠、旋转后,可把复杂的组合图形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化繁为简。如,笔者在:求图(1)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教学时,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把图(1)变成图(2),学生看了演示,就知道求图(1)的阴影部分面积,就只需求图(2)的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了。 又如,笔者在教学“把5块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5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减少多少平方厘米?”时,要求学生把5个小正方体拼接在一起,学生通过拼接,发现:总共要
4、拼接四次,每次减少相拼接的两个面,因此四次共少掉4×2=8(个)面,表面积比原来总共减少了1×1×8=8平方厘米。 三、抓变化,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有些几何图形通过“动”,使某些条件随之而变,产生质的变化。这些既有联系,又能互相转化的现象,以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想象到,若用“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特点显而易见,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例如,笔者在讲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每人制做一个能活动且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教学时,让学生固定一底边,另一底边向左右移动。学生一边操作,教师一边把这些变化图形的形状画在黑板上,如图所示:4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对照相
5、应的图形,可以清楚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由角的变化而互相转化。平行四边形由于角的变化引起高的变化,也引起面积的变化,而且形状越扁,面积越小。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面积最大。 通过动的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直观地看到了物体的变化情况,从而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抓联系,增强学生想象能力。 小学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学生能把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搞清楚,弄清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采用“动”的教学手段,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6、,再把它拼成一个长方体,如下图: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与圆柱的高相等,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即:V=∏r2(S)×高,圆锥的体积公式也可从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 又如,在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公式,以它为基础,通过数、剪、拼、割、补等动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归类整理如下:4 这样学生能举一反三地理解这些公式,记忆深刻,即使一时忘记了公式,也能自己推导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无疑能力起
7、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小学生一般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在几何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采用“动”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几何的知识,把初步几何知识学深、学透。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