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ID:2434705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的预期的效果,是教学最优化的体现。我认为所谓的“有效”,应该是指在教师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导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

2、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上课时教师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比如在教学课文《第八次》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失去信心的布鲁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的预设是:“看到了打了败仗、受了伤的布鲁斯。他在不断地唉声叹气。”4但

3、上课时,学生最直观的回答是看到了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面对学生的这一答案,我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的预设还不够充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解读文本时所站的高度不够,在研读时我读到了“唉声叹气”的布鲁斯,其实这是现象,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就是他“几乎失去信心”的具体表现!如果我能做到深入解读文本,适时进行追问:“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有哪些表现?”这样一来,课堂上面对学生“出乎预料”的回答时,我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精心设计问题――实现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时总会设计几个精准、贯穿主线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与文本的对

4、话过程更顺畅。但教师的提问真是一项艺术,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默默然,教室里鸦雀无声时,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能是课堂上的“灵光一现”,必须做到:  1.问题要精准恰当。教师上课时为了展示自己的“私心”,设计的问题听着很美,但学生却无法理解,不明白老师提问的目的,出现“冷场”的场面,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有教师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为了引出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而引用了作者冯骥才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说过的一番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散文最终只是

5、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随后提问:“文中哪里是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的体现?”学生对这个问题不知所云,不知该如何作答。4  2.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法回答,一定程度上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铺垫性提问,使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例如《西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要让三年级的学生

6、自主感悟西湖的美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针对它一句一景的特点,设计了有梯度、有层次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自学:“①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②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下面用小圆圈表示出来。③想一想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朗读表现景物的美。”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交流、学习,学生既找到了文章描绘的景物,感受了景物的特点并通过感情朗读体悟到了西湖的美,同时又明白了第二自然段的写景顺序,更重要的是习得了方法,有效迁移到下文的学习中。这样的问题设计将感悟语言和指导学法融为一体,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

7、率。  三、慎重选择方法――追寻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师在确定好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课堂的有效性。4  同样以《第八次》为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主要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蜘蛛结网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感悟它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在学习蜘蛛第一次结网时我下载了一段视频,是蜘蛛结网的模拟图,试图让学生通过蜘蛛表面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它内在的坚持和执着。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蜘蛛的“坚持

8、”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同样的课同组老师则采用板画的方式,既注重了实用性,又直观地再现了蜘蛛结网的过程,并在它七结七破的过程中适时擦去断裂的蛛丝,一下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