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3913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ba1c及血清h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bA1c及血清h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糖尿病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系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均按g/24h)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2±6.8)岁。微量白蛋白尿组(B)(30mg/24h<UAER<300mg/24h)51例;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1±8.2)岁。临床蛋白尿组(C)(UAER≥300mg/24h)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3±7.2)岁。(2)正常对照组:为来本院体检健康成人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
2、(50.6±6.3)岁。以上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人员均除外近期内有急性损伤、感染等炎症性疾病,并排除原发性肾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1.2测定方法 (1)HbA1c测定:全血HbA1c测定采用亲和色谱法,由挪威Nycocard糖化血蛋白仪检测,试剂配套。(2)hs-CRP和mAlb测定,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由Abbott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及校准品均由英国朗道公司提供。并且mAlb采集24h尿量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124例糖尿病患者及
3、30例正常人的HbA1c和hs-CRP水平见表1。从表中可得各组血清hs-CRP、HbA1c水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hs-CRP、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而临床蛋白尿组也明显高于前面两组(P<0.01),并且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密切关系,随病程延长各物质浓度升高。表1各组HbA1c、hs-CRP及糖尿病病程的比较(略)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和B组
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反映两个月左右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为临床评定糖尿病病情及预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当机体处于高糖环境,许多蛋白质由于机体的非酶糖基化反应速率加速,导致这些蛋白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且功能异常,在糖尿病的器官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基础是糖尿病患者肾脏的微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增加致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等,引起组织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糖化蛋白易通过肾小球滤膜,加剧了微血管的损伤,并且高糖环境下,基底膜胶原蛋白糖化,血压增高使肾
5、小球滤过率增加等,共同促使了白蛋白尿的形成。从研究中可看到:mAlb的排泄量随着HbA1c的增高而增高,同时说明糖尿病肾病易发生于血糖水平未得到很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尿白蛋白增多所表现的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这与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调查结果相似[3]。hs-CRP是炎症的敏感的指标。本研究显示,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hs-CRP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糖尿病时,机体内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炎症反应可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
6、化为OX-LDL,后者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增强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及浸润,产生大量反应氧化中间产物(ROS),直接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炎症,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和血管病变之间慢性炎症起着潜在的媒介作用[4]。 总之,从本文中可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与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存在密切关系,应重视血糖水平的控制及HbA1c、hs-CRP水平的检测。【参考文献】 1KhaN,BinghamS,etal.AssociationofhemoglobinA1cortalityinadults:theEurope
7、anprospectiveinvestigationintocancerinNorfolk.AnnIntemMed,2004,141(6):413~420. 2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67. 3AcksDB,BrunsDE,GoldsteinDE,etal.Guidelinesandremendationsforlaboratoryanaslysisi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diabetesmellitus.ClinChen,2002,48:436.
8、4FordES.Bodymassindex:Diabetes.Andc-reactiveproteinamongUSadults.DiabetesCare,1999,22:1971~197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