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3622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整体课程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优化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整体课程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优化策略探究杨强1贺丹2(1.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2.成都明成学校,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从整体课程论的思想和方法来探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的特征,建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理念相一致的课管理主体观,优化管理主体结构,其对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改革,提高大学英语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整体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特征;主体优化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2004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大学
2、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全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着大学英语教改研究。木文立足在这些研究之上的,应用整体课程论的思想和方法来探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的特征和优化策略,其对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改革,提高大学英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整体课程整体课程(holisticcurriculum)是从人木主义的整体教育思潮发端而来,以罗恩.米勒(L.Miller)在.1988年创办《整体教育评论》(HolisticEducationReview)季刊杂志为其历史标志。1991年,第二届整体教育国际会议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并发表了整体教育
3、论的纲领性宣言:《教育2000-—种整体的观点》。2007年安桂清教授在《整体课程论》中论述了整体课程的三大特征。整体课程自诞生起就滲透出后现代的木质,它高举反实利主义、反分离、反唯理性主义的旗帜,从多维度角度建构充满意义的课程世界,致力于寻回课程失落的灵性品质。[1]二、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客体及其关系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是指在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活动中拥有管理权力并承担和实施管理职能的个人和组织。大学英语课程管理客体是指在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实践活动中的人和物。而从整体性课程观来看,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谋求学生、
4、教师和课程的统整性,其管理主客体内容相互联结,在彼此协商与互动中转化和改变,使大学英语课程管理呈现整体的、动态的存在。三、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特征1.大学英语管理主体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哲学意蕴来说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可以说,主体性就是社会人在社会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功能性特征。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的重建,就要增强大学英语管理者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能动和积极创造的本质特性,培养管理主体的主体性人格,引领大学英语课程管理行为。2.大学英语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毫无疑问
5、,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管理主体系统,其主体对象是多兀的。首先是职能部门组织和其管理者,即包括学校主管大学英语副校长、外国语学院(系、部)领导、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三个层级领导者,学校教务处、院(系、部)教学办、大学英语教研室三大管理职能组织。艽次是教师、学生两大管理主体要素。同时其课程管理过程也需要课程专家的指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专家起到引领的作用。3.大学英语管理主体的整体性。在整体课程论看来,多元的课程管理主体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和彼此孤立的,而是围绕着共同的管理目标/紧密协作,互动配合,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基
6、础上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得课程管理呈现出创造属性。在大学英语课程管理实践中,多元的管理个体和管理职能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使之不断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课程管理效能“整体人于它的各部分之和”。4.大学英语管理主体的层级性。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的基础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组织体系。K课程管理系统包括从校级、院(系、部)级到教研室的层级管理机构以及语言室、图书馆、运动场等辅助机构和设施。这一系统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管理职能的主导系统,苏核心部分是建立职、责、权分明的校、院(系、部)、教研室三层级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机制。四
7、、大学英语管理主体的优化策略随着国家高校课程自主权的下放,“管理主体结构构建的0标是实现管理主体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有机协调和整体优化,以达到功能最佳。”[2]因此,反思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系统的缺失,建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主体观,优化管理主体结构为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改革和研宄的理论自觉。1.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层级制的课程管理体制中,管理主体职能更多体现在管理领导者身上,管理的主体是单薄而单一的。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观念中,课程管理主体的深度和广度得了拓展,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多元主体通力
8、合作的结果。而要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就要求对课程权力进行再分配,否者,没有授权的主体必将失声的主体,沦为管理制度的摆设。2.从实践主体向交往主体转变。长久以来,建构于“主客体实践观”方法论之上的层级制课程管理体制忽视了课程为人的本质内涵,造成多极主体交往特性的分离,单极实践主体的权威独尊以及对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