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

ID:24312433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_第1页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_第2页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_第3页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由卓越企业管理思考今天的教育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俞莉娜《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吉姆·柯林斯于2001年完成的继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后的又一力作。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吉姆·柯林斯通过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从优秀到卓越,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这本书看似是在讲企业管理,在引导每个企业的管理者CEO用正确的方法带领本已经优秀的企业走向卓越

2、。但在我看来,在这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我们当今的教育也可以在这越来越成熟的企业管理中获取养料与精华,这或许也是基地主持人推荐我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吧!感触一:每个人都是CEO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视的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即人的管理,而教育也是人的教育。我们每个老师其实都是CEO,如果我们是班主任,我们即管理着一个班级,如何把这个团队管理好、带领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从优秀到卓越是每个做班主任要思考和努力做的事;如果我们是学校的政教,要管理好全校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好全校的学生、学生干部,把这一支支队伍打造成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使这些德育队伍从优秀走向卓越

3、,以此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我们是学校的校长,那更是理所当然的CEO,全方面、全方位的管理。因而别说CEO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CEO,只是管理的对象不同,作为老师,我们管理的不是企业而是学生,哪怕我们回到家中,我们也可以是家庭中的CEO,或是自己的CEO。感触二:第5级经理人“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哈里·S·杜鲁门吉姆·柯林斯在书中指出,“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每个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拥有第5级经理人。”通过研究,作者发现这类人体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混合体:谦逊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他们个个都有雄心壮志,但他们把公司的,而非他们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他们培养接班人,为公司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表现出一种令人折服的谦虚。他们都不爱抛头露面,保持低调;为了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有决心做任何事,不管这些决定有多么重大,多么困难;他们总是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而非他们自己。当业绩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里,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这些与众不同的品质让他们能带领团队走向卓越。既然每个人都是CEO,那么每个人都想成为第5级经理人,但我们离他们还有多远呢?在当今一切以功利出发的时代,教育也不再是一块净土,我们能做到那种谦虚吗?能做到甘为别人做铺垫吗?能做到保持低调吗?能做到成功时不抢功,失败时承

5、担责任吗?CEO是一个团队的首领,我们是学生的表率,正象杜鲁门所说,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当把自己的“我”放得很小、看得很低的时候,你的团队才会信服于你,才会凝聚起来。感触三:先人后事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激励,员工需要激励,学生需要激励,但在这本书中则是完全否定了激励的做法。作者认为,“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在这次假期前,我对全校老师开展了《引入了企业的激励机制谈教育的激励》的主题德育培训。当时我对企业的激励做了些学习,发现其中的很多方法,学校教育中也在用,同时也讲到德西

6、效应,我当时觉得最好的激励就是用各类激励手段引发人本身的内驱力,而现在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又在想,到底需不需要激励?“先人后事”原则指出,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者首先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不合适的下车),然后才决定将汽车开向何方。他们在人员决定上严厉但不冷酷无情。他们不会把失业和重组作为鞭策雇员好好工作的首要策略,他们秉承着用人宁缺勿滥的原则;坚持着一旦发觉不合适,马上换人的原则;力求着将对的人用在最对的位置的原则。诚然,人是一切管理的关键与根源,用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事情的成败。由此我想到,每一年我在培养学校学管会成员时总会碰到的一些困惑:有些孩子工作累了,受到委屈时,总会打退堂

7、鼓,而我们也总在想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给他们评奖、给他们荣誉、带他们旅游、开展各类他们喜欢的活动,有些功利的孩子会为了奖励而参加学管会,这样的孩子是做不好工作的,也不是我们希望培养的小干部,今天用“先人后事”的理念来看他们,那就是他们并不是合适的人,当他们提出不做时,就应该斩钉截铁地让他离开,以免让优秀的人失望离开。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无法选人,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把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用这个“先人后事”的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是否就是因材施教呢?选择最佳的人在他最合适的位置上。这是一门艺术,也是我们的责任。只要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