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

ID:2430714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_第1页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_第2页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_第3页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议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他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不管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使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境地,从而达成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获得知识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体验,谈谈

2、课堂上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几点有效地做法。  一、以“说”促思  语言和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的思维的开始、中间过程、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即先要提出思维的目标,以确定思维的对象,接着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对思维的动向进行表达,以显示其逻辑,及至最后的思维结果,也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语言的磨练也促进思维更加精确。教学中,学生的“说”可以是学生对思维对象的集体讨论,也可以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某个思维对象的思考探索过程。这里阐述后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正归一应用题”时,教师例题展示后画行程图标示出题

3、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从线段图上弄清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一关系来说说解题过程。如要求“8小时行多少千米,首先要知道1小时行多少千米(即速度)。速度未直接告诉,但可根据3小时行驶150千米求出速度(即路程/时间=速度)。最后用求出的速度乘以8小时(速度*时间=路程)完成解题”。学生通过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叙说不但理清了思路,解决了问题,还同时通过语言(即“说”)将思维外部语言化,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有条理,发展了学生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以“动”促思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

4、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又成了学生思维的绊脚石,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而具体的感性材料,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对数学实例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并逐步抽象,从而获取数学真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引导学生各自动手剪拼,把平行四边形右边的阴影部分沿高剪下来,拼到左边看是什么图形?从这一“剪”与“拼”的动手过程中让学生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从

5、而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高”即是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不需要老师的灌输,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获得了成功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积极去开动脑筋、思考探索。  三、以“问”促思  学习自疑问开始,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对问题

6、的惊讶开始。”所以说,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巧妙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索,解决自己欲言而未能的矛盾心理。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课一开始就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地:妈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丁丁和姐姐,每人得2个;丁丁将自己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1个;而姐姐把1个苹果给了爸爸后将剩下的1个与丁丁平分,问“每人()个

7、”。这时无法再用整数表示,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但还是能解决,可以回答:半个。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出来,这就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思维,并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了解分数的意义。  四、以“趣”激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愉快的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譬如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进入思维境地。情境的创设可以以

8、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由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等多种手段进行情景创设。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给学生发练习本(每人2本),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小组有几本?如何计算?讨论后5人小组的会这样汇报列式:2+2+2+2+2=10(本),于是我紧跟着问:全班45人老师共发掉多少本?又该怎样列式?有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