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

ID:2426683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_第1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_第2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_第3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合理使用

2、第1... 课堂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为普通运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我这里所说的“O”变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提问中老师设计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些历史教师对“O”变量的设计和使用认识不足。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有个缓冲而已,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其实“O”变量只要设计的合理,运用的恰当、及时,富有启发性,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化历史课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史实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研究“O”变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设计和使用,是每个中学历史教

3、师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历史教学中“O”变量的类型设计,“O”变量的功能,“O”变量的使用原则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O”变量的类型设计中学历史课堂中“O”变量的设计要因讲授内容、课型、讲授方法不同而不同,不能死搬硬套,概括起来主要分以下三大类:1、导人新课前设计“O”变量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巩固,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结合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新授课的内容,合理地在二者结合处恰当地设计“O”变量。通过师生之间彼此的问答,自然地过渡到新授课内容。如讲授世界近代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提问“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世界有

4、何影响?”导人新课。此外,新旧历史知识的结合点,不一定就是上节课和新课所讲的内容的联系,也可以是隔章节之间同类知识或者同一时空间的历史知识的联系。按照这一规律设计,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设计和使用“O”变量,是检查和巩固旧的历史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桥梁,它的合理使用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它不是每堂课都能使用。如复习课,每个新的阶段开始的一章不宜使用。2、新课、复习课讲授过程中设计“O”变量“O”变量的设计和使用是一个课堂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

5、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O”变量,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事件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哪些地方需要设计“O”变量,哪些地方不需要设计“O”变量,“O”变量怎样设计,何时使用,要根据课堂具体内容而定,在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可试探设计和使用。第一:需要把历史知识综合归纳,条理分类的地方要设计“O”变量。

6、如讲授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一节时,可设计:“革命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使学生对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条件、方式、作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第二:需要深化教材,加深理解的地方应设计“O”变量。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当讲授到它的特点是最大最彻底时,发问为什么它是最大最彻底,让学生联系前三节分析人民推动革命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需要进行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地方应设计“O”变量,如“德意志,意大利统一”一章,问“试比较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相同相异之处”。在比较中,增强学生归纳总结

7、能力,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从而使之对知识更加巩固、更加鲜明。第四,总结成败得失的原因或经验教训时应设计“O”变量。如:讲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后,让学生总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联系现实,加以分析和运用,指导学生树立“学古可以明今”的观念。第五,某些咬文嚼字的地方应设计“O”变量。课文中一些难写的字词,学生往往会念不会写,课文给的材料学生往往读不懂,教师要帮助记忆、分析。3、在课尾复习巩固时应设计“O”变量巩固提问广泛使用于新授课讲完后和复习课中,它可以使学生更深地了解和全面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正如前苏联恩·伊

8、·布拉日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条件》的论文中指出:“在上课结束时,由教师指导下提问学生来发言,这种形式的结束性谈话,是比教师用演讲来结束要有益的多。”可见课尾“O”变量使用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学生把零碎的片断历史知识系统起来,及时消化和吸收。此外,在单元复习或阶段性复习中,除由教师讲清线索外,应设计一些带有难度的“O”变量配合教师讲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