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59457
大小:55.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张彦存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中学055350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下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是把教师放在权威地位上,无形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了
2、一道心理鸿沟。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破自己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尊重学生,欣赏学生。1.教师要学会尊重学半.。教师的教学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而“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导致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味进行严厉批评,使得课堂缺乏生气。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观念,这样才会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2.教师要学会
3、赏识学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地方,尽管他们经常表现出叛逆的思想、行为,但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师长的帮助与理解。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如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需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牛.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牛.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态度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不好,但在一次考试后,教师发现他竟然考了73分,并知道他的试卷是抄来的。教师找他谈话,先肯定
4、了他的聪明和想要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同时也指出了他的错误做法,和他一起制订了近期的学习0标。谈话尽量使用轻松的语气,不带任何歧视。过后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冇了很人的转变,上课听得很专心。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惯”是很多教师的经验总结。就数学学习而言,良好的学惯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吋候,或是放弃学习,或是自己不深入思考就问别人,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勇于
5、克服闲难和坚持独立思考。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给学生传授知识、方法,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其实,具有良好的学惯与掌握知识、方法同样重要,冇时甚至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它往往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三、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投入学习,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为了冇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自己放入教学情境中。一上课,教师就问:冋学们都
6、认识我吧?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教师接着说:你们从我的前面看能认识我,但从我的后面、侧面看也能认识我吗?由此引入了本课学习的课题,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这节课,效果很好。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学4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冇关运算内容的教学,学生通常对讨论枯燥的计算方法没有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练习结果也可以采用多种展示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展示、进行分组展示
7、等。这些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知识共享的B的,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较长的吋间。1.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如在学习等量代换后,为了让学生了解“代换”的意义,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每天早上同学们会用3元钱代换一份早餐,口渴吋用1元钱代换一瓶水等;在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时,可让学生直接参与买东西的实践活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奋数学,就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四、教师对学生的学4要采取鼓励性的评价评价的主要0的是通过评价学生的学4过程,激励学生积极学4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8、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要指出好的地方并给予强化,同吋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去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发现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错时,教师不应当直接批评或者直接纠正,而是让学生冇辩解的机会。因为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何况初中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周是可以理解的。学生答案奋问题时要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