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46689
大小:65.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构建幸福企业,唤醒蓝色生产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唤醒“蓝色生产力”加薪却不高兴,蓝领到底想要啥样的幸福生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构建幸福企业,增强员工的幸福感,成为唤醒“蓝色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加薪?但让管理者头疼的是,即使薪水的上涨也换不来员工队伍的稳定,反而成为他们不断流动的理由和阶梯。加薪的结果并没有如企业主们所预期那样,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反而蚕食了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损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全球零售商开始寻找中国之外的其他生产地—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等国都扩大了制造业规模。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唤醒“蓝色生产力”,加薪虽是必须,但远非全部,企业还需要做些什么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呢
2、?通过对中国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的分析,我们发现,唤醒“蓝色生产力”的奥妙就存在于对劳动力价值的重新审视之中,为此,中国企业正在付出努力。分享到:·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百度空间·白社会·豆瓣·Myspace·搜狐微博 或许,我们应该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早在150年以前,马克思便在《资本论》中对“劳动力”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把劳动力当成商品,听起来像是冷血的资本主义。然而,抛开意识形态的纷争,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劳动力的价值
3、都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而支付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受教育与训练费用的货币量,便是劳动力的价格,我们一般称为工资。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人们常常将劳动力等同于体力劳动者所付出的体力。但在很多中国企业里,体力劳动者—即蓝领工人只是机械行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本刊将蓝领工人们积极主动进行生产创造的能力称为“蓝色生产力”,听起来何其简单,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蓝色生产力”尚在沉睡之中。而它一旦被唤醒,将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并治愈中国制造的沉疴。互动话
4、题:加薪却不高兴,蓝领到底想要啥样的幸福生活? 通过对中国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的分析,我们发现,唤醒“蓝色生产力”的奥妙就存在于对劳动力价值的重新审视之中,为此,中国企业正在付出努力。 中国劳动力价格为何低? “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在中国的语境中,这句流行语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中国工人工资低”。 事实确是如此:在国民经济19个部门中,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的制造业,其平均工资水平排倒数第五,不及金融业的一半,而在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一般与金融业等我们认为的“高收入行业”大体相当。而在国际上,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低于非洲最不发达国
5、家肯尼亚和津巴布韦。资本就像水一样,会自动寻找洼地,这铸就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根据经济学原理,虽然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并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也应该体现劳动力的价值,至少不会差得太多。 但由于压低劳动力价格是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竞争方法,国内很多企业便将其当作最大限度谋求利润的唯一手段,很多企业主只为工人“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一部分支付了费用。在广东,外来工中有近一半人月工资在800元以下,而800元是他们所在城市消费水平的临界点,仅够他们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说得更残酷一点:仅能保证他们还活着。这说明,中国工人劳
6、动力价格长期偏离于其价值,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既然社会形态还没有演进到共产主义,而企业又必须是盈利主体,加薪自然是大小企业主们所不愿提及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制造利润已薄如刀锋的情况下。但是,加薪却是必须。所幸的是,企业主们已经领悟了这个“真理”。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已经上升了71%。 但更让管理者头疼的是,即使薪水的上涨也换不来员工队伍的稳定,反而成为他们不断流动的理由和阶梯。 “高薪”也并没有如企业主们所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反而蚕食了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损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全球零售商开始寻找中国之
7、外的其他生产地—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等国都扩大了制造业规模。 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唤醒“蓝色生产力”,加薪虽是必须,但远非全部。 工资低=便宜? 中国工人工资低,长期以来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人工便宜。然而,换一个视角,加上劳动力的效率这个因素来考虑,我们会发现,工资低并不等于便宜。 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低,伴随而来的是生产率低。有数据显示: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的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是1.2倍。的确,如果不综合考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