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

ID:2421544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_第1页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_第2页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_第3页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研究-->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又称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表现为瘙痒性、毛囊性丘疹,间有小脓疱、黑头粉刺,好发于躯干上部、颈、双肩。我们于2001年6~12月诊治2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5~50岁,平均28.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0个月。4例同时伴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2例伴细菌性毛囊炎,2例伴糖尿病,1例伴白血病,1例伴胃癌。诱发及促使本病加重的原因为油腻、多汗。2例肿瘤患者在化疗2个疗程后出现皮疹;5例服用或外用

2、皮质类固醇激素2~4周后出现皮疹;4例病前不规则服用抗生素2~4周;2例发病后外涂皮炎平、3例发病后外涂百多邦皮疹加剧。共有9例首诊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细菌性毛囊炎,2例误诊为痤疮,3例误诊为湿疹。  2.临床表现:皮损为粟粒大小毛囊性红丘疹,半球状,有光泽,周围有红晕,间杂有小脓疱,自觉瘙痒。其中20例皮疹主要分布在胸、背、肩处,3例主要位于颌、颈部,3例位于上臂外侧,2例位于腰、臀部。  3.实验室检查:选择典型皮损,用镊子挤出毛囊角栓涂于玻片,加10%氢氧化钾镜检,可见真菌孢子或菌丝。  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予必伏(1%联苯卞

3、唑凝胶)外用4~6周,每日1次。9例皮疹广泛者同时口服斯皮仁诺(伊曲康唑),每日200mg,顿服,共15d。在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后仍外涂必伏每周1~2次,连续2周,预防复发。  其间误诊者停止使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化疗患者暂停化疗。同时积极治疗伴发病。  5.结果判断:治疗后皮疹消退、瘙痒消失、真菌镜检阴性者为治愈。  结 果本组治愈24例(78.58%)。停药2周后随访,未见复发,真菌镜检阴性。单纯予必伏外用者中4例治疗结束后皮疹消退≥60%,瘙痒减轻,真菌镜检阴性。之后继续外用必伏,同时口服氟康唑片,每周1次,每次150mg,连续2周

4、,皮疹逐渐消退,真菌镜检阴性。停药2周随访,未见复发。  讨 论糠秕孢子菌为条件致病菌,嗜脂性强。皮疹与痤疮、毛囊炎相似,好发于皮肤油腻、多汗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痒感,易误诊为细菌性毛囊炎、痤疮、湿疹。本组中有9例首诊误诊。  皮疹表现为毛囊炎的患者有下列情况可考虑此病:①皮肤油腻、多汗;②免疫功能低下,如肿瘤患者化疗后、伴发糖尿病;③长期口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④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⑤按细菌性毛囊炎、痤疮、湿疹治疗,久治不愈。  必要时应做真菌的镜检或培养。  治疗经验:①由于糠秕孢子菌位于毛囊内,外用药起效慢,需用药4~6周,因此,皮

5、疹广泛或外用药效果不显著者应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②伴发病同时治疗;③化疗患者暂停化疗;④误诊者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抗生素;⑤皮疹消退后继续外用抗真菌药物,每周1~2次,可有效地预防复发[2]。  参 考 文 献1.王光超主编.皮肤病及性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56.  2.王 玲,杨志芳,刘 淮.糠秕孢子菌与相关皮肤病.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