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ID:24190691

大小:8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_第1页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_第2页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_第3页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宄张志清康林周莉华张理花余佳欣(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干部(老年病)科625000)【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120-02【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素(EPO)沿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并用组)5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3例,疗程24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袞竭安全有效,临

2、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关键词】促红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安全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类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老年人多罹患有心脏疾病,随着人U老龄化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慢性心力袞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众所周知,CHF患者普遍存在贫血现象,贫血与CHF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贫血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CHF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用于贫血的治疗,但近年研究发现其除促造血作用以外,还有阻止心肌细胞凋亡的细胞保护、改善心脏功能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木研究着眼于EPO的作用机制,从改善心功能为目标展开此项研究。1资

3、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均为我科2005年10月一2009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入选标准为:依据2005年心袞指南确诊CHF(已参照ACC2009指南进行调整);心功能分级(NYHA)为111〜IV级,有不同程度胸闷、气急、活动受限、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临床表现。入院后连续2天取静脉血监测测血红蛋白浓度<110g/L;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排除标准:有其他明确的可导致贫血的疾病,如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促红细胞生成素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失控的病人;奋其他导致活动受限的因素,

4、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肢体瘫痪等。按上述标准入选10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70〜78岁,平均74岁;病程8〜19年(平均10.2年)。对照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70〜80岁,平均75岁;病程7〜23年(平均10.4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分级、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两组根据病情常规口服稳定剂量的ACEI或ARB、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EPO(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73

5、),注射开始应用剂量50〜100IU/kg,每周2次,共24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心功能分级(采用Mann-witney非参数法检验)及生活质量评定(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innesotaLivingWithHeartFailure”Scores),测试1次6&prime涉行距离、血浆BNP浓度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心脏彩超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测定,型号:ALOKA-SSD3500)。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血液流变学。如出现明显血压大幅度波动或心、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迹象等情况,应给予相应处理。1.3疗效判定将治疗后检测结果与

6、治疗前比较。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疗效比较用χ2检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果2.1疗效比较疗效比较见下表,两组差异具冇显著性,P<0.05。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图23o2.2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EPO治疗组予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定,血红蛋白(Hb,g/dl)、6Z步行距离(米)、血浆BNP浓度

7、(pmol/L)及LVEF(%)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图19o2.3两组治疗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再住院率34.2%,对照组为54.6%;治疗组死亡率4.8%,对照组为18.9%。治疗组的两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Ol),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腹胀,由于患者均可耐受,未给予停药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