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83125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icu患者院内检查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CU患者院内检查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王涛艳杨小风许爱珍(广丙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广丙南宁530022)【摘要】ICU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需进行医院内转运,侶ICU患者病情危重转运只有较大的潜在危险,因此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才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关键词】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53-02ICU患者病情急、危、重且病情变化快,但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需进行院内转运,如CT、MRI检查等,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关文献报道
2、,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的病人有比平常高9.6%病死率的风险[1],因此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现将我科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方面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转运前病情的评估对ICU患者转运前需要主管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认真评估和权衡,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适合转运的患者,转运前由主管医生跟家属说明做此项检查的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告之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同意并由直系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家属及医护人员陪同实施转运。2与医技科室的协作转运前由主管医牛.与医技科室电话联系并做好充分的交流,确保医技科室做
3、好充分的准备,由主管医生告知患者的基木情况,电话联系好医院危重患者专用转运的电梯等候,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尽量做到随到随做。3转运前患者的准备对清醒的病人及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对躁动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约束,并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整床转运,避免过多搬动。检查各引流管,对怀疑奋颈椎损伤的患者转运吋应使用颈托固定,对骨牵引病人,应不放松牵引重量,保持牵引绳与腿部方向一致。4转运前用物的准备准备好具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监护参数的带冇蓄电池的便携式监护仪,带有蓄电池的微量注射泵、气管插管箱及备奋肾上腺
4、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去乙酰毛花苷等常用急救药品的护送患者的抢救小药箱。评估微量泵入药保证运送过程中有足够的备用药。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好带有蓄电池的转运呼吸机、转运过程中的供氧应能保证整个转运过程及备用30min的供应。简易呼吸器、带有蓄电池的便携式吸痰器,转运吋仪器需妥善固定。5转运人员的要求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的出现大部分与转运人员有关[2】。院内转运人员首先对患者病情熟悉,最好由主管医生及护士负责转运,另外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所有急救设备的使用技术。每一名危重患者至少
5、由两人陪同,其中一名是护士,在我国目前各级医院院内转运患者一般由熟悉患者病情的医生及护士负责转运,若随吋有气管插管的可能性吋还要有能熟练进行气管插管的医生陪同。6转运途中的护理6.1安全合适的体位。6.2意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病情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吋刻做好抢救的准备,随身携带手机,必要时呼救请求支援。6.3保持呼吸道通畅。6.4静脉药物治疗情况注意观察静脉药物给予情况,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避免因药物中断引起血压波动。6.5观察各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患者注意观察气道、呼吸机运转及氧气供应情况,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6.6检查
6、吋的护理到达0的地后与医技科室认真察看交接患者,病情稳定者一起将患者搬至检查床,理顺各管道,病情不稳定者可暂吋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换床。6.7转运中记录护理记录有助于转运护士判断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应至少15min记录1次,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监测指标数值、意识状态、检查期间情况等,对于转运过程中发生的救治也应描述。7小结在ICU患者中,转运频率非常高,确保患者能够被安全转运,护士起着主导的作用。我科从转运前病人病情的评估,医技科室的协作,病人及用物的准备,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的观察,转运人员的要求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安全顺利的转运IC
7、U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从而避免了ICU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庄一渝,虞雪琴J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儿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09-511.[2]BeckmannU,GilliesDM,BerenholtzSM,etal.Incidentsrelatingtotheintra-hospitaltransferofcriticallyillpatients.AnanalysisofthereportssubmittedtotheAustralianIncidentMonitoringStudyinInten
8、siveCare[J].IntensiveCareMed,2004,30(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