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ID:24161057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_第1页
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_第2页
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刘耀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药剂科河南濮阳457000)【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59-02【摘要】目的分析引起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83种,抗感染药物引发者最常见(43.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静脉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

2、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关键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临床经常使用静脉输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配伍、操作等环节问题,各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不断发生,轻的影响治疗效果、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为全面了解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ADR/ADE,笔者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资料来源与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76例静脉输液发生ADR/ADE的病例,从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等

3、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因果关系评价。2结果2.1患者性别与年龄情况176例中,男性84例,女性9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1岁6个月;其中年龄大于60岁者,有84例(占47.7%),应引起注意。2.2联合用药及既往不良反应史176例中,合并用药有97例(55.1%)。既往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1例(17.6%),不良反应史不详者24例(13.6%),否认不良反应史者105例。2.3涉及药品种类本组ADR/ADE涉及药品7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奋23种(74例)主要为头孢类和青霉素类;其次为中药制剂13种(39例),中药制剂涉及的主要药品有清

4、开灵注射液、葛根素、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2.4累及的系统一器官176例中,药物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有77例(43.8%);其次是消化系统31例(17.6%);心血管系统的损害20例(11.4%);神经系统损害12例(6.8%);免疫系统12例(6.8%);呼吸系统损害10例(5.7%);五官损害5例(2.8%);泌尿系统5例(2.8%);血液系统4例(2.3%)。2.5处理情况及预后本组处理情况:对轻度ADR/ADE,减慢滴速,观察病情;对中度ADR/ADE患立即停药,并使用抗过敏药及给氧等对症处理;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使用升压药及呼

5、吸兴奋剂,进行心电监护。176例中,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现有后遗症者。3讨论3.1ADR/ADE与患者年龄176例中,〉60岁的患者有84例,占47.7%,这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减弱有关;同时,老年人往往患冇多种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机会增加,也增加ADR/ADE的发生率。3.2ADR/ADE与药品种类本组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ADE比例最高(42.0%),说明抗感染药物的滥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该类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预防和联合用药,其次,中药注射剂居第二位(22.2%),这与中药注射剂某些成分容易受溶液酸碱度变化的影响,出现

6、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因此临床应用中药制剂吋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溶媒,避免多种药物合于同一输入液体中使用。3.3ADR/ADE与联合用药ADR/ADE与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理化性质(包括pH值、滲透压等)、用药吋间相关联。一般连续用药的吋间越长,发生ADR/ADE的可能性越大,ADR/ADE的发生还随合并用药品种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据报道[1】,联合的药物愈多,产生ADR/ADE的可能性愈大,当联合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吋,ADR/ADE的发生率为4.2%,而联用20种以上的药物吋,发生率可上升至45%。而且,多种药物在体外配伍后,输液的微粒数量大幅度增加,药物配伍品种

7、愈多,微粒增加数也愈多[2】。因此,在确保临床需要的同吋,要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和数量,这样可以降低ADR/ADE的发生。3.4掌握药物特性,观察用药反应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对易致变态反应的药物用前皮试并详细询问过敏史,对一些新开发的药物特别是中药制剂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经常巡视及吋发现并处理。4结语综上所述,引起临床ADR/ADE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在注射剂使用前严格查对制度,严把药物质量关,同时规范临床医生合理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