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

ID:2411997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_第1页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_第2页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_第3页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策略[]重视诗歌阅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鉴赏能将学生带入作品中的情境,获得了对主题对人物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阅读;鉴赏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诗,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诗歌的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诗歌的鉴赏能够了

2、解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质,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就阅读诗歌鉴赏方法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第一,要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其主要特点有三点:①感情丰富。诗言志,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所寄托的情感,或悲或喜、或忧或叹,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②意象鲜明。诗歌反映社会生活,讲究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因此,诗中描写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等具体的景与物,就成了承载诗人丰富思想感情的抒情意象。③语言凝练含

3、蓄。诗歌的语言表述简练,但语言表述的意味很深远。把握诗歌的特点,在鉴赏诗歌时,通过反复的品味、揣摩,感受诗歌生动鲜明的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优美的意境。发现诗美。  第二,要知人论诗。读诗歌有一条重要的经验—知人伦诗。意思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思想情感,就必须了解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诗歌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都与的生平经历和时代有关。比如,杜甫的经历由唐朝的兴盛走向衰落的人生经历,他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强力的忧国忧民之情。《春望》《石壕吏》等诗篇就能感受的到。李清照,她是

4、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她的词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如《醉花阴》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知人论诗,对诗人的人生经历、情感世界、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都能从整体把握,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要仔细推敲诗题。诗题是诗歌的眼睛,包含丰富的信息或者含有诗歌

5、的创作缘由。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等。因此从推敲诗题入手,可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基调等,为进一步理解作品打下基础。比如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如果仅诗句来看,要理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诗题告诉我们,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的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6、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第四。,要反复咀嚼品味。鉴赏诗歌,要深入体悟、咀嚼品味。具体来说,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品味语言。就是把握诗歌表现的技巧的主要途径。诗歌的创作很讲究炼字,不少诗歌往往因一字一词而境界全出,这些字词在诗歌常常被称为“诗眼”。抓住了这些字词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的关键所在。王安石一首《泊船瓜州》:“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字不够生动、有力,反复琢磨找到

7、了—“绿”!“绿”铺展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春色,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诗歌鉴赏时,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品味它的炼字的精妙之处从而找到鉴赏诗歌的切入点,领略它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然后,品味修辞。诗歌是一门特有的修辞艺术,它通常才用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优美的意境,创造诗歌别样的美。南唐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贴切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这首词中,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

8、了。这样贴切的比喻,将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  总之,无论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感情,还是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都要抓住具体的诗句,尊重的写作意图,所有的答案都要建立在对诗句的理解上,不能离开具体的诗歌作品,不能用粗糙的方法,这样就会离诗歌的主题背道而驰。      简介:刘昌平,雷波县汶水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