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ID:2409042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绩效工资的推动下,有效教学掀起了又一轮高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实效性。而在课堂教学中置疑“有效的问题”,才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G431:A:1002-7661(2011)05-185-01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习惯将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个体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机械的重复操作练习,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道德生活,从而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本

2、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素养,是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重要因素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跳出“只懂技术、不懂教学,并乐此不疲地在多重复杂角色中周旋”的怪圈,花时间去观察学生、专研教学、研究教育,接受现代化教育的熏陶,转变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以便有效

3、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以良好的素质和教师形象来吸引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教师形象和自身素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人师表,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敬业精神、品学修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一个教师良好的素质形象,不仅增添课堂效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端庄整齐的仪表给学生以表率,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以亲切,广博丰富的学识给学生以敬佩,敏捷灵活的思维给学

4、生以启迪。  二、了解学情、熟悉教材是实施信息教学的前提  由于家庭、小学的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了初中阶段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平,在教学期间,每节课结束,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对学情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介,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的重难点、疑点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才能驾驭教材,为课堂教学服务。此外

5、,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跟实际使用部分脱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拓展,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三、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有效性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一味地教学生如何操作,一步一步分解的很详细,教师先演示再辅导,学生照着“葫

6、芦画瓢”。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嫌你哆嗦,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就没听见你在说什么。回想起来,这种老的教学理念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可行、应该这么设计、能否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同一内容也要比较哪一种设计课堂效率会更高,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研究。  但是无论是情景陶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法,抑或是传统的讲授法、

7、演示法,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孤立使用,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时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让学生亲近信息技术,积极探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末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