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

ID:24088373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山东省莱阳市第四中学孙大勇闫留云记得刚踏上教学牛.涯时,面对教材和教参是既熟悉乂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自己上学时使用的就是这套教材,说它陌生是因为把它蕴含的知识挖掘出来教给学生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种状况下,我备课的主要任务便是先熟悉教材后设计教学程序一一如何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时的课堂只是知识的转移,根木不去细致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只是虚设,即是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学牛.学会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对教材的内容逐渐了如指掌,在备课的时候开始关注授课的方式,但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还仅限于知识目标。社会在发展,应

2、试教育培养的“高分低能”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在改革,素质教育为培养新型的“人才”奠定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我对教学目标有了更新的理解。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不管教学怎么改,怎么创新,目标都是明确的,这个目标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靠单一的知识教育,还要靠能力和情感的教育,只有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整合,“三维

3、目标”就象长方体的长、宽、高,缺了哪一个方向也构不成讼方体,同样教学目标缺少任一个维度,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能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三维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教材体系、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点及其学习差异等方面来准确的定位,不能采取机械的“贴标签”法,将教学参考书的“教学要求”或者课标中的“要求”改头换面,调换为“教学目标”,非常生硬地对应贴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要求,它是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导向、依据和标尺,不一定每堂课都能充分地体现出三维0标,但是备每节课时都要以三维B标来引领,力求体现三维目标,至于

4、哪个目标是显性的,要依赖于学习内容和学情。教学0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冇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课堂教学0标的陈述要求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不能滥用行为动词及形容词来表述课堂行为结果、水平,如“了解”、“理解”、“掌握”等,而应更具体,可操作,可观测,如“说出”、“划出”、“说明”等。不能把单元目标作为课堂教学0标,单元B标中使用的都是宽泛性抽象性动词,象“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这里的“体会”、“会求”就是不够具体的动词

5、,可观测性可操作性不强,给评价带来困扰,如果改为“能从实例中总结出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把函数分解为其各种要素,执行一般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方法”,可能会更好评价。教学0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不是教师,更不能飘忽不定,一会儿是学生,一会儿是教师。学生是学A)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0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上变化的水平,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来思考并加以准确地陈述,而不是老师教什么。从学生的角度陈述教学B标,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能更好地实现师

6、生角色的转变。教学0标要有层次性。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高低、优劣上的区别,还有各自特色和风格上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整齐划一的目标是行不通的,要针对这些差异,制定不Ml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学W目标,这样就能更好地把学4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充满自信,激发出成功的欲望。在备课吋我虽然也把教学0标写得很全面,但大部分是参考别人或教学资料的0标,考虑的中心主要是知识,大脑中很少有学生的存在,这就无从谈起0标的针对性,这时如果用三维0标来衡

7、量的话最多只冇知识0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吋刻有整合0标的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冋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