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

ID:2406529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_第1页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_第2页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_第3页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与五味理论相关的零散存在于十余篇文章中,看似繁芜复杂,其实总分两大体系:药物五味和五性。  【关键词】五味理论体系      1药物五味理论  药物五味理论以脏腑经络理论及五行学说为基础,故而其理论简洁、清晰、易懂。《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宣明五气》中所论即是根据于此。其理论要旨如下:  1.1五味生五脏,五味为五脏之本,五脏以此为养。(《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太过则:  (1

2、)伤及本脏(如“苦伤心气”之论);  (2)伤及所克之脏(如“水克火—多食咸,脉凝泣变色”之论);  (3)伤及克己之脏(如“水克火—苦走骨,骨病多无食辛”之论);  (4)五味太过所伤,可用胜之之味治之(如“水克火—苦伤气,咸胜苦”之论)。  以上理论散见于《生气通天论》等篇章中,并非条理地论述,一则古书字数有限,二则失传不全。但所列条目之意基本不出其右。正可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药物五性理论  所谓药物五性,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其以阴阳学说为基础,揭示了五味对五脏阴阳变化影响。《

3、内经》在《生气通天论》中已重点论述了“生之本,本于阴阳”,强调“阴平阳秘”的重要性,认为阴(五味)有“藏精而起亟”之用。药物五性理论便是对这一论点的阐释。《脏气法时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即是根据于此。在药物五性理论中,再不能用五行相生相克学说对号入座。  《素问》认为五脏阴阳不和即出现五脏所苦、欲,即:肝欲散,苦急;心欲软,苦缓;脾欲缓,苦湿;肺欲收苦气逆;肾欲坚,苦燥。可以利用五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特点治疗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为运气七篇之一,向来有学者认为为王冰所补,可能不在原

4、版《内经》体系之中,但其实根据其五味五性君臣佐使的理论学说来看,完全符合《脏气法时论》等篇中论述,甚至还有所补充完善,实为一脉,绝非空穴来风。  3总结  《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故笔者尝试对其整理归类,以方便初学者学习以及临床应用。  药物五味理论多强调养生方面的意义,饮食有节,需要谨和五味,故而《灵枢·五味第六十五》有“五禁”之说。现代很多疾病即五味太过引起,比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药物五性理论则在临床治疗治法立方中地位匪浅。比如最简单的桂枝汤,就完美符合该理论—风淫所胜,平以辛

5、,佐以苦,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中指出,“桂枝辛热,用以为君,为辛甘发散为阳之意。芍药味苦酸微寒,甘草味甘平,二物用以臣佐也。”  此外,由于每种药物秉天地之气而生,其性、味也不仅仅只居其一,现代运用更加灵活多变,但其基础理论不出《内经》之右。《内经》之深奥高远,令人叹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