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聚落的形成

教案3:聚落的形成

ID:24054704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教案3:聚落的形成_第1页
教案3:聚落的形成_第2页
教案3:聚落的形成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案3:聚落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案课题6.1聚落的形成课型新课教学目的或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聚落的类型、形成、分布等知识内容2、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悼念整理地理资料,综合分析,绘制简单图表。3、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发展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重点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和城市出现具备的两个条件难点城市出现具备的条件分析关键聚落发展的过程课时1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备注导入讲授新课首先请同学们看图6.1投影图片:这几幅图片展示了乡村、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景观,你们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用途呢?[教师归纳]城市和乡村景观差别是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规模大;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规模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是供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聚落。6.1聚落的形成一、聚落的概念和分类1、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2、聚落的分类类型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导入板书讲述第3页共3页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1、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等都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类经济活动对聚落的影响:聚落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3、聚落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聚落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更有巨大的影响。三、乡村的形成1、乡村的形成过程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聚落2、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从村落的形态上反映出来。(1)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2)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带状。四、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1、城市出现的时间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内。2、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城市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剩余产品——物质基础(2)   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商品交换—集市3、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第3页共3页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人类古文明兴起的地区,也就是早期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展,是一些人得以从事工商、军事、文化、政治活动,而这些非农活动是城市显著的特色和根本标志。(1)早期城市兴起的地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和南欧等地。(2)早期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早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和大河沿岸地带。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也发展条件优越,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因而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这里。 作业:训练指导相关习题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