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聚落的形成

教案1:聚落的形成

ID:1854284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8

教案1:聚落的形成_第1页
教案1:聚落的形成_第2页
教案1:聚落的形成_第3页
教案1:聚落的形成_第4页
教案1:聚落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1:聚落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下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分析居住地的大小和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它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一居住地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它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单元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3个方面:聚落的形成、城市的区位、城市化。通过本单元学习必须合学生解决以下4个问题:1、为什么要建立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的形成和起源)2、城市聚落的分布及区位因素和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3、聚落为什么会增长?(城市化过程)4、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材编排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分散难点、减缓坡度,减少学生

2、学习上的困难,注意把握以上几点:(1)轻历史,重现状(重点放在城市现状分析)(2)轻乡村,重城市(3)轻分布,重区位(4)轻说教,重实例分析(5)轻理论认识,重培养学生能力(活动题设计开放式讨论、调查和访问)(6)重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本单元知识结构城市的起源和分布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聚落乡村 城市乡村的形成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邳州市八集中学曹兆锦     bzcao@sohu.com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下6.1聚落的形成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聚落的类型、

3、形成、分布等知识内容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悼念整理地理资料,综合分析,绘制简单图表。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发展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教材采用图6.1不同聚落景观直观地表达聚落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通过景观图的阅读说明聚落发展的过程,然后可引入为什么会形成聚落,分别分析城市聚和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课是城市聚落学习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和城市出现具备的两个条件,教学的难点放在城市出现具备的条件分析。1、重点:村落的形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出现具备的两个条件2、难点:

4、城市的出现需具备的条件分析三、课时安排  课时四、教具准备五、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课文提出问题2、以图导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3、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正确结论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  同知识教学点2、能力目标  同能力训练点3、德育目标  同德育渗透点(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图6.1投影图片:这几幅图片展示了乡村、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景观,你们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用途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城市和乡村景观差别是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规模大;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规模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是

5、供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聚落。什么是聚落呢?它可以分哪几类?5邳州市八集中学曹兆锦     bzcao@sohu.com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下我们通过对投影图片的认识和对比,可知肯尼亚村落是乡村聚落;中国中小城市和美国大城市都是城市聚落。为什么会出现聚落呢?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各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它们的出现应具备什么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乡村形成的条件:1、人类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邕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先后起源)城市的出现具备的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出现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商

6、品生产、商品交换、集市),集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集市可演变为城市。教师出示图6.2和图6.3实特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读图6.2和图6.3的村落形态特征?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这些村落各分布在什么地方?学生读完图片后,到教材P46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作总结:图6.2多边形的村落,图6.3呈带状的村落,并绘制表格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图6.2呈多边形①②平原中心图6.3呈带状①②沿河道伸展教师出示图6.4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城市分布区?并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分布?学生读完图片后,应找出世界早期城市分布在河流中下洲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

7、的原因是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里大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农副产品)教师出示图6.5《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个城市会衰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城市形成与地理填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城市也受地理环境及生产力善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城市,由于生产力水平太低,耕作方式比较落后,一旦地方衰竭,自然环境变得恶劣不适宜人居住,城市便衰败下来。5邳州市八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