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视角边缘人

公众视角边缘人

ID:24029339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公众视角边缘人_第1页
公众视角边缘人_第2页
公众视角边缘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众视角边缘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众视角的边缘人2007年2月28日,农历春节后的北京,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彭桓武的科学家孤独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彭桓武先生离世的消息,与那些天充斥各大网站头条的章子怡恋情猜测的消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他终其奋斗一生的事业: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基础物理等事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些娱乐艺人,其社会影响力会凌驾于“中国氢弹之父”之上?近些年来,这种对科学价值与科学家的认知淡漠、关注不足的现象是否正常?公众为何冷落科学家对于中国科学家正在逐步变成公众视角边缘人的现象,一些媒体与知识界人士曾经讨论过

2、多次,从而总结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从现实意义上说,科学家从事的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孤独寂寞的。科学的精神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与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求新、颠覆传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了科学家需要坚守并甘于寂寞。其次,大多数科学家所从事的基础科学领域,是一个长期投入、见效缓慢、缺乏直接价值的工作。在当代价值观日趋商业化、功利化、价值杠杆偏向于实际利益与经济回报的情况下,基础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理想与奉献精神显得又“土”又“傻”,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及科学家的冷落也就了意料之中的事。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智主义”对科学价值的轻视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在儒家学说中,考据空谈的“经、理”

3、之学成为知识分子的“举业之功”,可以“学而优则仕”。而从事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实学”却成为“奇技淫巧”。于是,当这种观念折射到当代社会的时候,就出现了万人报考公务员、理科博士改行从商的现象。而科普教育工作的停滞也是造成公众无法认识科学价值的因素之一。据国外资料统计,美国电视台的科技类节目,占节目总量的20%,日本电视台占15%,中国电视台只有6%。相关传媒为追求收视率,黄金时段充斥娱乐八卦节目,而类似《科技博览》的科教节目却鲜有露面,甚至出现了以报道奇闻逸事著称的所谓“科学”节目。在科学原理与大众读者之间,缺乏一种良好的沟通与传播渠道。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中国公众缺乏科学素养的主要

4、原因。忽视科学价值的后果很严重16世纪以前,中国曾是世界科学文明的中心,四大发明、张衡的地动仪、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明朝军队的火药武器等,是当时绝无仅有的先进技术。可惜的是这些发明创造因传统观念对科技价值的漠视,使它的创造者们被抛弃在历史典籍之外,科学的光芒最终被压制在道德玄学之下。于是,在世界的西方,由于社会大众对科学价值的重视,世界科学文明之心逐渐西移。 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使科学的价值从神权的威严中释放:在佛罗伦萨出现了第一个近代科学院,伽利略的科学实验室奠定了实验物理学的基础,意大利的科学复兴推动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17世纪,英国科学家玻尔发现了气体定律,虎克发现

5、了弹性定律,牛顿奠定了以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基础。自然科学所解放出来的生产力,造就了英国的百年霸业。18世纪的法国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科学精神、原则和方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法国建立的专利制度、科技奖励制度使科学发明变成一种职业,科学劳动逐步商品化。19世纪,充满创新精神的德国科学家们,改革了科研教育体制,首创了大学实验室与学术导师研究制度,教育与科研的结合使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政府推崇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美国人将欧洲的科技充分消化,培育了庞大的电力、能源、交通、钢铁和机械产业,开创了无线电与通讯产业。贝尔、爱迪生等大发明家的科技成果彻底改变了人类

6、的生活。而在同时代的中国,义和团的拳民却在妄图用“香灰气功”、“扶乩请仙”抵挡工业文明,中国因漠视这种科学价值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见,社会对科学价值的重视是科技振兴与国家崛起的首要条件,是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每一次世界文明中心的转移,都可以发现科技价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当近代落后的中国在饱受西方的欺凌之后,魏源、严复、左宗堂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科学技术被视为救民于水火的济世良药。到了20世纪中叶,因为对科学价值的尊崇,全国上下崇尚科学、期盼知识的热忱更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动力与源泉。1900年,中国完全

7、没有现代科技,懂得微积分的僵不足10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派遣了数十万人的留学生前往欧、美、日学习科学技术,由此建立了基本的现代科研与教育体系,完成了中国初步的科技启蒙。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中国的科学技术产生了质和量的飞跃。20世纪60年代依靠华罗庚、钱伟长、卢嘉锡、苏步青、周培源等科技精英,中国建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国防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了军工航天的“两弹一星”工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