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ID:24001837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_第1页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_第2页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_第3页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清镇市王庄乡塘寨小学李连美课堂教学常常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后才知不足。毛主席曾说:“从实践到理论,还要从实践到理论。”我想,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这一过程。从教二十几年,我一直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大胆的创新,把理论融入教学中,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教学源于生活,无论语文、还是数学以及其他课程,都和生活是分不开的,都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脱离了丰富的现实生活,我们的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去年九月,我来到一个

2、山村小学支教,这里老师少,任务重,基本是包班(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我们不得不成了“万精油”。对我来说,上数学课真是一个新的挑战,没上过数学,对于什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概不通,简直是“门外汉”。而且,教语文多年,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上语文的思维去上数学课。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凑十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开始我在想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怎么老是弄不懂呢?我不停反思,又向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请教,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仔细阅读《新课程标准》,才知这部分确是难点,看似简单,但对一年级

3、的小朋友来说,这个内容比较枯燥、抽象。这么枯燥、抽象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看着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于是我想啊,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兴趣呢?语文课上,他们不是很积极吗?这节数学课,眼中怎么不放光了呢?一那是因为在语文课中,大多数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我都会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让他们进入各种各样的情景,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是写话教学,我也让孩子们把自己看

4、成是其中一员,切身感受:假如是你,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然后引导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可以了,要求不高,循序渐进,慢慢的,孩子们就会写作了,爱写作了。这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不再是负担,在生活中去学,在生活中去体验,孩子们乐学,爱学。这节课,看着孩子们那迷茫的眼睛,我想,不妨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吧!于是,在教学“凑十法”时,我就把《九九歌》改编成孩子们喜爱的儿歌:一九一九不出手(10);二八二八吃糍粑(10);三七三七跳皮筋(10);四六四六学刺绣(10);五五五五一双手(10)。咦,孩子们一边

5、拍着小手,一边诵读儿歌,效果真不错。很快,学生就理解了“凑十法”,在做“10以内的加减法”时全班无一人做错,而且计算的速度很快。尝到这次甜头,我不再照本宣科,不再迷信本本主义,不断探索、创新,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如《课堂练习》中经常有培优提升这类练习,我都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感悟,实际操作一下。排排队,亲自数一数,到底是多少个。或画一画,有多少条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体验,深入生活去学习,学生得出的结论往往和主观判断有一定的差距。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来学习的动力,对这些抽象的数字

6、有了兴趣,而且养成不管什么都要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去实践的习惯,做习题时就不会盲目,当然错误率也会降低。前不久,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有了“凑十法”的经验,很快就找出了规律:十几减9,得数就是个位上的数加1;十几减8,就是个位上的数2;十几减7,就是个位上的数加3;……依次类推。可前不久,去参加数学培训,培训教师也谈到这个问题,他在上这个内容时,也有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可她却说,这个只是用于十几减9,不适用于其他。我想,在课堂内外擦亮学生那双生活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

7、。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作为教师,最重要的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心灵,掌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学习信息,渗透于生活中时时刻刻,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书本上的应用意识,提局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应走进学生的心灵,认认真真品读各种教育理论,决不能停留在泛泛的理解上,狭隘的思维中;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必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睿智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8、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