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8378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 1.形象性 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中学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情景:山坡上的积雪,风儿吹动的
2、山头,日落时的融雪。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妙的雪景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 凡优秀作品都渗透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过零丁洋》的爱国情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以情动人,就是凭借这些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愉悦性 语文教学的愉悦性,是以形悦人,以情悦人。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了三个结合和三个调动的方法:三个结合就是把文章和诗、画结合起来,三个调动就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器官。导入新课时
3、,我选用了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乐,在乐曲的感染下,同学们沉醉在美的愉悦之中。我再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初步沟通了作品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而后,我抓住课文所描述的对象:荷叶、荷花绘制了一幅彩图,引导学生读文看画,步入画境,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最后以南朝乐府诗中的《西洲曲》感受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让学生感到即是看画人,赏心悦目,又是画中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 1.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大多数作品,是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美的结
4、晶。教学中善于抓住精彩的关键性字词,把学生带入了美的意境,再引导学生深入体味,领悟作品中高超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注重于把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审美想象。我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想象的,时值曹操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中国北方的统一局面已实现,南下统一中原的宏图已在描绘之中。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浮想联翩,此时最能表达诗人心潮澎湃、豪情横溢的诗句,唯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诗人是以大海自比胸怀,豪迈之气自景物描写之中隐隐透出,远大抱负也隐含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诗人的感情色彩,进入诗人当时的情境,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领略诗人当时的英雄气概。 三、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先做美的发现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凭借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学生在接触《祝福》时,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先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的变化等神态,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处有没有魂灵”的语言等表象,产
6、生了对她的深深同情,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憎恨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所提供的“境”,感知“形”,从“形”中感知“美”,从“美”中产生“情”。 2.诱发学生审美的情感后,学会表达美、创造美 文学作品以优美的文字、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教学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相同的。同为岳阳楼、洞庭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则其喜气洋洋”;“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则“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通过引导、联想、想象,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提供
7、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美,表现在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 总之,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研究领域非常宽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多积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打下扎实基础。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