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

ID:23981927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的分析,探讨最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接诊的40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0例,后回访1年未发现血便。结论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是诊断此类病的最有效办法,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治疗的最佳途径。关键词:肠血管畸形;下消化道出血肠血管畸形指肠血管发育不良,肠血管畸形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的下消化道出血。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但是病变部位较小,且难以确定部位,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不少麻烦。我院自2006年~2009年共接诊肠血管畸形40例,现将临床诊疗过

2、程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接诊的40例患者,男28名,女12名,年龄在38—76岁,平均59.6岁。主要表现间歇性血便22例,柏油样便18例,血便多少不等,少者有自限性。持续2到5天,12例伴有贫血,2例失血性休克,病史在6个月~5年。1.2诊断方法40例患者有34例采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将注入造影剂的导管插入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进行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对出血动脉分支,做造影,把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切除病灶的定位标记。5例行核素扫描予以确诊,1例术中内镜观察确诊。确诊40例,确诊率100%。后经手术确认。结果病变部位多在右半结肠,其中在空肠有12例,回肠5例

3、;结肠22例,1例出血病灶比较广泛。2结果全部通过手术治疗,急诊手术22例,后期进行手术的18例,进行小肠及血管缝合的17次,22例做结肠部分切除。1例行回肠及部分结肠切除。最后用手术切除的病变做病理实验证实为肠系膜下动脉畸形。3讨论肠道血管畸形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和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血管畸形造成下消化道出血一直是外科手术难以逾越的屏障,原因就在不能准确的定位病变位置,或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Moore报道本病且多发于年龄在55岁以上,原因是肠部肌肉收缩,导致粘膜下静脉回血受阻,出现间歇性阻塞。时间久了下静脉就会扩张,累及粘膜层的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调节功能就会失调,从而导致血管扩张,出现退行性病变。因老年人肠壁张力最强,故易发。由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少,且可自止,故临床多表现为间歇性出血。年轻人发病,多认为是肠血管先天性病变,还有部分是由肠道发炎使炎性渗出物阻塞静脉回流,造成动脉和毛细血管连锁反应,孤立或多发。本组诊断成功率100%。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血管畸形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出血前发现血管畸形的特征,即使不能确定病变位置亦可在出血时重复检查。出血时即观察到血管畸形,又可见造影剂回流溢出,发现病灶。它的方法:造影:首先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造影剂是76%的泛影葡胺,将造影剂以3—6ml/

5、s注射到管内,对肠系膜上、下动脉进行选择性造影,采集图像。栓塞:将明胶海绵颗粒制成直径2—3mm的块状与泛影葡胺充分混匀,在透视镜下注射入导管行入供血动脉,量随病变范围和栓塞度及病人反应而变,量小次多。放入定位标记:超选择造影,将插管插入出血血管分支动脉内,将软钢丝送入导管内作为标记,快速注入注射用水,透视下观察记下出血病灶的位置。外科手术将病变血管所在的肠段切除是治疗此病的最佳的治疗方法,经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出血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