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ID:2398190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_第1页
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_第2页
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肝亦为生痰之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肝亦为生痰之源”摘要:痰是体内水、精、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肝为生痰之源,其机理主要是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脾失转输,肺失敷布,导致水液疏化无权,凝而为痰,临证治疗结合理气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肝;生痰之源;肝失疏泄 《医学心悟》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虽源于脾,主于肾,贮于肺,然笔者认为,五脏之中,对于痰的产生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肝,即“肝亦为生痰之源。”  1气之通畅源于肝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气是人体内的一种具有活力的精微物质,在体内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其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

2、之升降,与多个脏腑有关,但肝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使气之升降有序,出入如常,则消化功能方能正常,水道得以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液停积,则凝聚为痰。故清・傅山曰:“肝之性最急,宜顺而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  《圣济总录・痰饮统论》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始终也。三焦调畅,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全身。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积为饮,不得宣行,聚成痰饮。”故中医认为三焦气化失司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若三焦失于通畅,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然肝主

3、疏泄,可调畅三焦气机,使三焦水道通利,水液易于疏化。正如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所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皆肝之不能舒畅所致也。”  关于痰饮的病机,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提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于胸腹,结而成痰。”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通利,经脉畅达,水液亦运行正常,无停积存留之患。反之,气滞则水停,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脉道又进一步阻遏气机,则水之运行受到阻滞,停留积聚而为患。正如《医林绳墨・痰》曰:“痰者,人身之痰饮也。人之气道清

4、顺,则痰不生,窒塞则痰壅盛。”朱佐也在《朱氏集验方》将其总结为:“夫痰者,津液之异名。流行上下者,为痰饮,散于周身者,为精液。其所以使之流行上下者,亦气使之然尔。”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中同样认为:“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其所以流行聚止,验案举例:刘某,男,35岁。2003年6月26日就诊。素有胃病,两天前因饱餐后一直感觉胃脘胀满不舒,厌食、呕吐、肠鸣腹泻,泻下物黄而稀溏,舌红,苔黄腻而厚,脉濡数。辨证属寒热错杂,伤食泄泻。治宜寒热并调,消食导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2g、黄连9g、黄芩9g、党参6

5、g、茯苓10g、车前子10g(包煎)、焦三仙各9g、生姜6g、生甘草6g、大枣2枚。3剂而愈。张某,女,30岁,于2004年1月26日就诊。近日因家事欠顺,心情不好,证见胁肋胀痛,胃脘满闷不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而腻,脉沉弦而细。证属肝胃不和,寒热错杂,治宜平调寒热,疏肝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黄芩6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甘草3g、大枣4枚、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苏梗10g、生山楂10g。3剂后复诊,诸症大减,大便尚稀,食欲尚未完全恢复,继予逍遥散加减,调和肝脾,并嘱其注意情志调养。

6、皆气为之也。”然气之调畅,全赖于肝,若肝失疏泄,则气机失畅,水液凝聚为痰、为饮。  2脾之运化赖于肝  脾之生理功能主要在于运化水谷之精微。若脾气健运,既能使体内各脏腑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滋养,又能防止多余的水液在体内停滞,借此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然脾之正常运化水谷还必须依赖于肝之疏泄功能。《医贯》中云:“膈膜之下有肝……膈膜之下有胃……其左为脾,与胃同膜。”《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夹胃属肝络胆。”说明肝和脾在结构上相互毗邻,在经络循行上密切相关。然在功能活动上,肝和脾亦相互关联,形成木土生克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有

7、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则精辟地概括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木性曲直,畅达条顺,有升发的特性,故用以类比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有如五行之木;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类比脾脏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有如五行之土。五行之中木克土,说明脾胃消化水谷这一重要功能的发挥,是以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为条件的。  病理情况下,肝失疏泄必然影响到脾的功能。清・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曰:“肝气一动,即乘脾土,作胀作痛,甚则作

8、泻,又或上犯脾土,气逆作呕,两胁痛胀。”何梦瑶在《医碥》中述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故肝失疏泄,则木郁克土,导致脾胃虚弱,水谷不运,水湿内停,则痰饮形成。  3治痰之法可从肝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