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

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

ID:23976997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_第1页
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_第2页
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不应“红杏出墙”: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拓展泛滥成灾现象,本文从拓展时机、拓展内容和拓展效果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凡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为契机的设计,都是合理、可行的拓展。  关键词:拓展;时机;精度;信度;有效  :G633.33:B:1672-1578(2010)12-0097-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拓展教学因其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新宠。所以,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资料的补充、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和文本教学稍有关联的内容,教师都想方设法“牵引”进语文课堂,结果造成语文教学“肥了别人的田,荒了

2、自己的地”。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很形象地称之为语文教学的“红杏出墙”。拓展不是野马脱缰,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单纯的所谓“超链接”,它应以内容和思维作为拓展的两个“原点”,选择时机,讲求“精度”和“信度”。  1、拓展应选择时机  有位教师在教《再别康桥》时,仅仅花了不到半小时,就将课文几大块的内容梳理完毕,接下来的15分钟干什么呢?拓展!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必修”的《再别康桥》转向“读本”上的《我眼中的康桥》。思路应该不错,而且两者确实存在关联,但问题是,作为诗歌教学,为什么教师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带领学生去品味语言呢?仅仅30分钟,有多少学生完全领悟了诗歌的内涵和语言本身那丰富的表现力了呢?我

3、倒觉得,如果教师在讲解《再别康桥》之前,先让学生去了解“读本”上的《我眼中的康桥》所写的相关内容,将这些带入课文,应该会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把握。  而在理解“泣涕涟涟”的“涕”的用法时,引入杜甫诗“凭轩涕泗流”作为参照,帮助学生把握“涕”的古义,如果教师课前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这一问题进行比较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就是一种有效的“创生”比较。  2、拓展应讲求“精度”  许多老师所谓的拓展设计其实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环节模糊,也没有明确的过程步骤,活动过程势必“散”而且“乱”。如在《鸿门宴》一课中,有位老师上课设计了让学生模仿“按

4、剑而跽”动作的环节。如果要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光靠体会“跽”这个动作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跽”这个词,进行这样的拓展活动就有点小题大做。  再如在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学生对窦娥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冤屈很不理解,因为根据文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