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70109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临床观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卫生院外科448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优良率为91.18%,手术时间为(91.23±9.07)min,平均出血量为(88.74±19.18)mL,骨折愈合时间为(13.74±3.87)w,住院时间为(12.49±4.15)d,均优于对
2、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四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随着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创伤的增多而逐渐上升,其临床症状为异常活动、功能障碍、肿胀、疼痛。常用治疗方法为常规钢板固定,它对患者生理会造成较大损伤,岀血量较大,术后难以恢复[1】。木研究将34例四肢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现做如下报告。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只至201
3、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36.18±7.63)岁。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37.25±6.9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1.2治疗方法两组术前参考患者骨折类型采取适宜的麻醉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于骨折部位做切口,剥离皮肤、肌肉组织,于C型臂下对骨折部位复位,置入钢板,拧紧螺钉,闭合并缝合切口,之后毡扎固定。治疗组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
4、板内固定治疗:于C型臂下先对骨折进行复位,经皮用克氏针固定,之后于骨折部位复位做小切口,借助剥离子潜行分离骨膜和肌肉,顺着骨骼向上形成组织隧道,于骨折部位放置合适的钢板,将锁定螺钉于两端拧入以将钢板固定,闭合切U,包扎并固定骨折部位。两组均于术后给予抗感染,并于术后第Id开始锻炼。比较两组手术吋间等观察指标,两组均获随访,比较两组疗效。1.3疗效评定当骨折良好愈合,恢复正常活动功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吋为优;当骨折基本愈合,基本恢复活动功能,但不及优的等级吋为ft;当骨折基本愈合,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但无法进行重体力活动吋为
5、可;当骨折未愈合,严重影响活动功能,无法生活和工作吋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s)间差异比较分别应用x2、T检验,P<0.05时具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效果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1.18%、70.59%,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4.6601,P<0.05),见表1。2.讨论四肢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胫腓骨、肱骨、尺桡骨等部位的骨折,主要病因为高能量创伤,包括间接暴力
6、损伤和直接暴力损伤,前者如高空坠落等通过扭转、纵向传导作用使四肢骨某处骨折;后者如车轮碾压等直接作用于四肢骨某部位而致骨折[2】。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钢板固定,它具有费用低廉、易于操作等优点,然而术中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影响了关节和骨骼功能的恢复,术后易出现骨不连、切U感染、伤U延迟愈合等并发症[3】。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因具有微创、对骨折端内环境无影响、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固定可靠等优点而应用于四肢骨折治疗中。本研宄探讨分析了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具
7、如下优点:(1)它应用锁定钉、钢板固定骨折部位,可使骨、钢板、螺钉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不易暴露骨折端;(2)可冇效保护骨膜和骨折处软组织,保障骨折端有充足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4】;(3)锁定钉和钢板处于锁定状态,可有效避免骨不连;(4)骨折内固定物的塑形、安放十分容易,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弯曲能力,可增强复位效果和增加骨折愈合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优良率为91.18%,手术吋间为(91.23±9.07)min,平均出血量为(88.74±19.18)mL,骨折愈合吋间为(13.7
8、4±3.87)w,住院时间为(12.49±4.15)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o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四肢骨折,可減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均动,张国华.微创经皮锁定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