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44008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摘要】目的:木文着重地探讨了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并对其感染因素提出如何预防的措施。为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住院的896例患者,并从中抽取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因普外科手术后切U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对照组的患者则经过手术后无感染现象发生。结果: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急诊手术、肥胖、手术时间、年龄、季节、体质状况都有紧密的
2、联系。而手术切U的长短及术式对切U感染无太多关联。结论:对普外科手术除急诊外均应进行详细探讨,控制手术时间,严格实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对一系列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U感染;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39-02目前,普外科极为常见的并发症首当其冲为手术切口感染。占外科手术感染的30%〜40%[1],手术切口感染会导致切口的延期愈合,延长患者的住院周期,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治疗费用。如切口感染不能及时控制,同时也会发生菌血症、重要脏器的损坏,严重者
3、会导致死亡[2]。因而应引起我们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木文对2014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96例患者进行了筛选后选出2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16例住院的患者,并根据患者选择手术切U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108例,全部切U感染。对照组的患者抽取和观察组按1:1的比例。其住院时间、手术环境、器械消毒情况以及患者的术前备皮等情况均和观察组相同。观察组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1例
4、。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系统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重要器官如(心脑肾)功能疾病。符合手术适应症。两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冇可比性。1.2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216例患者进行冋顾性调查,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手术季节、是否为急诊手术、肥胖程度、身体状况、术前备皮情况、术中吋间、切U长度、术后换药情况、住院周期。详细地比较两组情况并作出系统分析。1.3切UI感炎诊断标准切口感染判断参考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切口具存红、肿、热、痛的现象出现,同吋伴有脓性分泌物,深部有脓液引出伴有体温大于或等于3
5、8°C,切口裂开、同吋病原学检查分泌物为阳性。1.结果2.1切UI感染和年龄关系16〜35岁22例占2.0%,35〜60岁34例占3.1%,60岁以上52例占4.8%。2.2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的关系I类手术感染8例,II类手术感染37例,III类手术感染63例。2.3切口感染与抗生素的关系:所以患者均使用抗菌素,一联感染1.3%,二联2.6%,三联4.8%。2.4切口感染与其他的关系切口感染和季节、肥胖、体质、健康状况及住院周期都冇紧密联系。1.讨论针对普外科切U感染其主要原因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大致归纳如下几点:3.1术前因素肥胖病人当BMI>28吋,因皮下脂肪堆积过多,
6、使手术吋间延长,极易发生脂肪液化或死腔。手术时砬密切注意器械使用情况,尽量用锐器剥离。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7,1以下[4],肠道手术患者术前应给予非吸收类U服抗菌素、备皮时应当彻底清除术区及周围污染,并做到彻底消毒,必要时扩大消毒范围。择期手术的尽量避开夏季。择期手术应选择除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后方可手术。3.2术中因素手术吋应严格实行无菌操作,缩短手术吋间,吋间大于3小吋吋,我们要考虑给予适宜的抗菌素[5】,操作吋尽量减少组织不必要的损伤。需引流的切U应选择密闭负压引流,并选择远离切U的部位[6】。3.3术后因素减少抗菌素的人量应用,缩短住院周期,
7、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应给予一定的营养,如:白蛋白、维生素等。医务人员换药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综上所述:医务人员疲当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争取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参考文献】[1]杨静波.普通外科手术切U感染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中外医疗.2011,4(02):12-13.[2】孙晓东.普通外科手术切U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治[」].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2,3(18):22-23.[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