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ID:23930970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_第1页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_第2页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_第3页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_第4页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文/吴卫平【摘要】一个时代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画家和艺术作品。李成、普桑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对观众来说,同为读碑情景,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这不得不令人好奇和深思。本文通过他们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两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以及对我们当今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李成;读碑窠石图;普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绘画思想;绘画风格;艺术特点一个时代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画家和艺术作品。李成是五代后期北宋初期

2、最伟大的山水画家,而普桑却是17世纪最伟大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其艺术特点还是有不同之处,现在就结合画家的成长背景对他们的代表作《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作简单的分析和比较。李成(919—967)是唐朝宗室后裔,后来因为五代战乱,举家迁居到山东营丘,人称李成为“李营丘”,齐鲁大地原野的自然环境给来自关中的李成新鲜而深切的感受,使他在画面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他师造化,用我法,开创了画枯藤寒树的“蟹爪”法和画山石的“卷云皴”法,画面明快透亮,有“烟峦轻动”之感,开启一代新的画风,后人把李成、关

3、仝和范宽合称“三家山水”。可以说后世凡有成就的大画家都多少受到其艺术的熏陶,比如燕文贵、郭熙等人。李成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他重视感受生活,独抒性灵,不趋附达官贵人审美爱好,“学不为人,自娱而已。”情感上多流露出伤感和孤寂,反映出五代战乱中无法实现理想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其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古今第一”。“李成作画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景色抒发胸襟。”②因此,“李成的画给人以清刚、淡雅的美感。以气论之,则其气是清气;以韵论之,则其韵是淡韵。”③《读碑窠石图》(图1)采取平

4、选法构图,中景:一乱石丛生的小土坡上生长着几棵大枯树,在树的右后方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前有一老一小两个行人;近景:写低矮斜山坡,山脚地面浑厚阔达;远景:为起伏迷蒙的小山丘,小山丘后面似乎还有空旷绵延无际的原野。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先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山石树木,然后淡墨皴写,层层加深,墨色滋润,苍茫浑厚。画中物象造型精当,严于裁剪,水墨沉雄文秀,在一片冷冷清清、萧疏的荒野上,一位骑着骡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一手持木杖的书童牵引下,仰望着巨大的墓碑,古碑下的神龟昂首望着来人,人物沉浸在静静的哀思中,给人以悲凉、肃穆感。《图画见闻录》说此画“夫气象萧疏,烟林

5、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④画中,巨大质朴的石碑在荒寒气象中显得特别沉重,或许是因为碑上诉说的兴衰历史增加了其沉重感吧!我们现在已经看不清老人面部的表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他看到这兴衰往事时的神情,又或许这正是画家本人的化身,正在感叹自己的命运。李成是由五代入宋的李唐宗室后裔,对唐朝有一种很深的怀旧感,他一直也认为自己是大唐人,然而毕竟时过境迁,那块大型墓碑或许就是唐王朝已经灭亡的见证,可是无论如何画家对唐朝的惋惜和留恋之情是挥之不去的,萧疏凄凉的画面也正好印证了画家此时此刻的心境和人生状况。画中,尽管老树叶已凋零但不失苍劲和坚

6、挺。“李成的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备至,除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画面营造的幽美气氛外,还跟他不畏权贵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⑤普桑(1594—1665),全名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画家,也是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普桑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表现出了画画的天赋。1612年,18岁的普桑去了巴黎学习。他在巴黎期间,有幸结交了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在马里诺的鼓舞下,1624年,30岁的普桑来到了心驰神往的意大利,普桑在罗马期间十分注重对古典文艺理论的研究,这使得

7、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不过,初到罗马的普桑,正是巴洛克风格盛行的时期,他的绘画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是很快,普桑就厌倦了巴洛克的热闹,开始思考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具有水一样的特性,总是在流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⑥1629年,35岁的普桑创作的《诗人的灵感》是其绘画风格的转折点,他放弃了巴洛克艺术的强烈对比和激情,画面给人以宁静和崇高之感。1630—1640年,是普桑个人艺术风格完全成熟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期间,他带着幽古情思经常去罗马郊外走走。1640年,46岁的普桑已经很有名气了,画也特别受人喜爱,在首相黎塞留和

8、国王路易十三的再三邀请下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法国,可是由于普桑很难融入宫廷生活,1642年的秋天,他返回到了罗马。16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