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1875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从“隐性逃课”到“显性参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难题的破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隐性逃课”到“显性参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难题的破解籍玉新(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系)高校理论课课堂是体育院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任,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体育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日益盛行,其隐蔽性强、覆盖面广、危害性大、后果严重,已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议题。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多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术科专业的近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访淡的方法进
2、行实证研究,针对体育院校术科大学生理论课的隐性逃课现象进行分析,欲对其具体表现及现实原因进行深入探列‘,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体育大学生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学习素养。一体育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体育大学生逃课分为两种类型: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未经请假,公然旷课的逃课行为;而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没有无故缺席的旷课现象,但是却存在人在课堂,从事与理论课教学无关的心理旷课行为,实质上是人在神不在,属于一种思想上的旷课行为,与本人不在课堂的显性逃课相对应,隐性逃课现象几乎涉及大多数体育大学
3、生,笔者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超过95%的同学有过隐性逃课经历。调查发现,体育大学生隐性逃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体育大学生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具有普遍性。调查显示,总体上有过隐性逃课经历的学生有478人,占到调查总数的95.6%。经常隐性逃课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很少隐性逃课学生的比例。第二,体育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选择性。在体育院校的术科专业中,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理论课隐性逃课的比例高于选修课理论课逃课的比例,其中思想政治类、就业指导类的理论课更是学生隐性逃课的首选,其次是基础理论课,而专业技术类的理论课学生隐性
4、逃课的比例次之。而在课程类别设置中,考查课学生隐性逃课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考试课体育大学生的比例。第三,体育大学生隐性逃课呈现差异性。具体表现在高年级体育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比例高于低年级体育大学生。其中大四学生隐性逃课的比例最高,基本上达到八成以上,大三大二学生达到七成左右,大一最低,但是也有四成以上。第四,在对体育大学生有无隐性逃课行为经历的调查中,男生与女生隐性逃课的所占比例大体相当,这是体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隐性逃课特点较为不同之处。但通过一节课隐性逃课时间总体的对比中发现,男生的频次要略微高干女生。第五,体育大学
5、生在大班课堂上逃课的比例高于小班授课的频率。体育院校的理论课大班授课时通常4~5个班级,有的更是多达6~8个班级,授课人数从40~200人不等,老师很难关注到更多的学生,体育大学生大班授课隐性逃课的频率和时间都高于小班授课的理论课。总之,隐性逃课是一种软对抗,隐蔽性强,难以管理,体育大学生隐性逃课对个人成长的福利损失巨大。二体育专业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成因1体育院校术科专业的专业性因素体育院校术科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理论与技术(身体运动)同时共存,其招生形式为单独招生。问卷调查发现,体育大学生认为,术科课
6、体力耗费较多,且学校在术科课和理论课课程时间与比例安排上存在不当现象,常常是上完术科课接着上理论课,导致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调节情绪,难以处理好“学”与“术”的博弈。另外,体育院校术科专业近年来生源人数逐年增加,高考录取分数与学科专业比相对较低,尤其是文化课分数更低,文化课基础薄弱也成为术科专业大学生迈人大学校园理论课学习的障碍。2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制约访谈中发现,理论课教学内容也是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第一,在体育院校术科专业的理论课授课中,普遍存在教学信息量过大,教学内容复杂,许多术科专业学生学生有畏难情绪
7、,难以接受;第二,有些教师理论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讲述过于抽象,重点、难点不清晰,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第三,理论课授课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经典案例,不能有效的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缺乏前瞻性和应用性。3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高等体育院校理论课堂的教育管理体制,受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的制约,术科专业的理论课多采用大课授课形式,一般以2至5个班授课为主,人数在40~200人之间不等,由于人数过多,老师很多时候采取点名的方法来考核出勤、以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好坏均计入平时成绩考核,以此来维持课堂的出勤率和调动学生学习的
8、积极性,保障教师在理论课课堂上的权力。但受术科专业体育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性质影响,况且90后体育大学生崇尚自由、开放、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他们容易对教师的权力、权威产生逆反心理,在理论课课堂上选择“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由此产生“隐性逃课”现象。4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调查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学校的周边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