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ID:23916809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_第1页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_第2页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_第3页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_第4页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谭薇1,李盘欣2,杜江源1,黄亚男2,马向东1(1.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62;2.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临颍462600)摘要:为了缩短豆豉的发酵时间,降低豆豉含盐量,避免有毒真菌的污染,对豆豉低盐高效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淋出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了豆豉醅发酵原料配比为黄豆15g∶麸皮6g;豆豉曲制作过程中,米曲霉种曲的接种量为5%~10%,培养时间36h;豆豉发酵过程中,最佳含盐量为7.5%,最佳温度50℃,发酵时间

2、为7d。该工艺杂菌污染少、发酵周期短、产品质量高,并且最终的成品营养丰富,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0.83g/100g。..关键词: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高温发酵;豆豉;低盐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识码:A:0439-8114(2015)02-0421-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41豆豉是日常生活中较受欢迎的调味品之一。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开始生产豆豉[1],西汉初年豆豉已很普遍。豆豉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的

3、自然发酵产品[2],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以及VB1、VB2、VE等[3],同时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如大豆蛋白、大豆多肽、卵磷脂、溶栓酶、大豆异黄酮等[4,5],而且具有解毒、除烦、宣郁的功效,多吃豆豉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多发病[6]。豆豉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利用毛霉、曲霉和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以加盐、加酒和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性,延缓发酵进程,让黄豆的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发酵食品[7]。传统豆豉是以家庭作坊式为

4、主,制曲采用自然开放式,微生物于空气、水及使用的工具等,是一种多菌种混合发酵,会带有很多杂菌,有可能污染产毒微生物如黄曲霉等。这种发酵受季节、区域影响,且发酵周期较长,菌种、接种量、温度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豆豉外观、硬度和颜色等感官品质的不同,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影响了豆豉的发展[8-10]。根据我国对豆豉的消费量,现在迫切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无污染豆豉的需要。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菌种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沪酿3.042米曲霉1.1.

5、2培养基米曲霉试管斜面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11],制作斜面培养基,用于菌株的保存;米曲霉三角瓶扩培培养基:麸皮和面粉按照80g∶20g的比例,再加入80~90mL的清水混合均匀,每个三角瓶中装15g培养基,约1cm厚,121℃灭菌30min。1.2试验方法1.2.1豆豉的生产工艺流程黄豆→挑选→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制曲→翻曲→加盐水前发酵→淋油→低盐→固体豆豉。1.2.2种曲的制作种曲制曲流程参照缪杰等[12]在多菌种发酵产生多味豆豉研究中的米曲霉制曲步骤。1.2.3原料的处理参照吴拥军等[13]通过单因素

6、和正交试验确定浸泡条件:泡豆水pH8.0;泡豆水温37℃;豆量(g)∶水量(mL)为1∶4;泡豆时长10h,即泡至豆粒90%膨胀无皱纹(含水量46%~50%)。然后取浸泡后的黄豆与麸皮混合,加入80~90mL清水混匀,用四层纱布包好,121℃灭菌30min即为熟料。加入的麸皮除了提供营养之外,还起到了分散黄豆、疏松透气的作用。1.2.4豆豉曲的制作在上述灭菌后的豆豉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曲(接种量为熟料质量的5%~10%),放入30℃恒温箱内培养。约12~17h后翻曲一次,4~5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出现黄绿色孢子

7、即可。1.2.5前发酵每100g豆豉曲加入80~100mL的盐水,50℃恒温发酵。黄豆表面出现黑褐色即发酵成熟,豆豉醅制作完成。1.2.6淋油取发酵成熟的豆豉醅200g加入80~90℃的水200mL,保温2h,用四层纱布过滤得酱油,剩余固体不可挤压,要保持原型,取走酱油后的固体即为淋油豆豉。1.2.7理化指标测定以淋出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豆豉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测定方法为酸碱测定法。1.2.8豆豉的感官评定指标从色泽、豉香、酱香等方面对发酵豆豉进行感官评定[14]。2结果与分析2.1豆豉醅发酵时间的确定将

8、含盐量控制在7.5%,发酵温度控制在50℃,在不同发酵时间下进行豆豉醅的发酵,在豆豉醅发酵结束后测定淋出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图1)。为了确定豆豉醅发酵的最佳时间,本研究在豆豉醅发酵过程中,对第1~19天感官指标进行了详细记录,在发酵第7天时色泽、酱香均已达到较好水平,第7~11天只是颜色有微略变化,第12天后就开始出现苦味。由图1也可以看出豆豉醅在发酵第7天时氨基酸含量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