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09695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摘要:审美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美的境界,从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等基本特性的师生关系。审美型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的生活态度,并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立美──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环境和审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两方面建构审美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审美型师生关系;特征;建构 Abstract:Theaestheticrelationshipbetony,personalit
2、y,freedomandtranscendence.Thiskindofrelationshipcaninspirethelearninginitiative,increaselearningefficiency,cultivatestudents'tasteandguidestudents'lifeattitude,coordinatestudents'developmentofperceptionandreasonanddevelopstudents'aestheticpersonality.Teacherscanestablish
3、therelationshipbysettingupanaestheticenvironmentforstudentsandfryingtofindstudents'virtues. Key.审美型师生关系所引导的正是一种融合了感性与理性的教育。审美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经升华而至理性并最终与理性相融合。这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理性因素总是与感性因素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从对美的事物感官上的喜爱,到审美理解和欣赏,再到审美创造,直至将美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这一升华的过程就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审美型师生关系可以激发人的感
4、性功能,使人的感觉、知觉、表象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 2.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人的一种可贵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存在的地位、意义、作用,包括权利与责任的认识与评估。人格有不同层次:人格的最低层次是法制人格,即人的行为以法律为最高规定,带有受动性和被迫色彩,人格停留在非自觉阶段;人格的中间层次是道德人格,即人的行为以道德理性为指导,自愿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人格上追求道德自觉;人格的最高层次是审美人格,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即实现人对自身行为的自
5、由抉择,展示人的自由发展,并在自由中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审美型师生关系可以引导师生双方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在教学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人的生命活动、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最终实现人的生命质量和人格境界的提升,使审美内化于学生的灵魂之中,形成学生的审美人格。 三、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审美型师生关系从其构成来说,包括立美和审美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一种立美的活动,而这种立美的活动本身包含了立美主体(教师)对于审美对象(学生)的审美活动;学生的学是一种审美的活动,这种审美活动本身也
6、包含着审美主体的立美创造的印迹。立美与审美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易言之,审美型师生关系的真谛乃是立美与审美的完美统一,美的精神要真正渗透于师生关系的灵魂。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于审美型师生关系建构的分析,就仅限于教师教的角度,从教师为学生的“立美”和对学生的“审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立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环境 1.美的课堂氛围的建立 课堂氛围也叫课堂气氛,是指班上各种心理的和社会的气氛,如拘谨的程度、灵活性、结构、焦虑、教师的控制、主动性以及激励
7、作用等。[12]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13]审美型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谐,易言之,美的课堂氛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活于其中能够感受到愉快和满足。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个体置身其中都能感觉到轻松和自然,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民主与平等 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来看,教师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即包含着社会对个体的指令般的制约。但是,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上来看,教师又要把学生作为
8、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并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2)理解与合作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