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ID:5290884

大小:110.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07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_第1页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_第2页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_第3页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_第4页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一)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1、师生关系的业缘性[理论阐述]师生关系的业缘性意指师生关系基于教师的职业身份形成的交往特性。(1)业缘性的师生关系相对于类血缘性的师生关系而言。在传统中国,教师与学生之间依靠类血缘关系来维持,师生之间有着近似性的“父子”亲情,教师就是学生的家长。师生之间既包含脉脉温情,又包含森严等级,师生关系本质上是宗法社会的家庭组织结构在教育活动中的延伸。师生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血缘纽带,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达到了类似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教师的付出可以得到学生如孝敬父母般的回报,并籍此获得空前的心理安慰。子贡在孔子墓前守孝六年,以及著名的“程门

2、立雪”的典故,就是这种“视师如父”的充满亲情的师生关系最充分的体现。但今天,教师与学生间的类血缘关系已经不复存在,教师是一个纯粹的职业概念,教师之于学生的角色价值处于不定状态。现代学生将教师视为平等的社会主体,将师生关系理解成“教”与“学”的契约关系,将教师的教学过程理解为纯粹的职业活动。这种公民平等意识支配下的师生关系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育话题。教师的业缘性教育与家庭的血缘性教育存在矛盾。血缘性教育是教育者基于血缘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是父母、兄长等与受教育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庭教育是血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业缘性教育则

3、是教育者基于职业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等与受教育者有业缘关系的人,学校教育是业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血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父母。作为爱的直接表达,中国的父母将子女理解为生活的全部,构筑起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血缘性教育也由此走向了以子女为中心的个人本位。血缘性教育的个人本位将受教育者的个人功利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当子女的个人功利有悖于社会利益时,父母通常会给予子女以利益优先权。业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决定了学校教育必然以社会为本位,它强调的是社会整体价值,追求的是社会公利。业缘性的学校教育与血

4、缘性的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明显不同,它将社会公利摆在优先位置。教师作为公共教育机构职员超越了家庭教育中所包含的血缘关系,其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社会化的价值理念,让学生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学会“在民主和法制的社会条件下过尊重法律、尊重道德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注: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业缘性教育与血缘性教育的价值本位的矛盾,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终极根源。师生关系的业缘性强化而类血缘关系的淡化,直接后果是“师道尊严”传统的消解。教师的传统权威靠“师道尊严”来维持,“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尚书·泰誓》)荀子提出“天

5、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把师和天、地、君、亲提到同等高度而尊崇。但是,“师道尊严”在封建时代就曾经接受挑战,明代杨继盛就说:“凡以师道尊严,不可挟势位以屈之也。”其意是说,教师不可凭借权势与地位来使学生屈服于自己的“尊严”。今天,“师道尊严”已经失去存在的根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业缘关系使师生成为平等的教育主体,23虽然在“尊卑”的向度上师生之间间距减小,但在“亲疏”的向度上,师生关系也走向了淡化。 [案例分析]一个高三学生给老师的信:“近两周以来,我食而无味,寝而不安,常常一个人面对着书本发呆,无心听课、读书和做作业

6、,害怕与同学们交流,甚至害怕与他们目光接触。我总觉得同学们的眼光里都带着炽热的锋芒(也许不都是,但我感觉如此),时刻在刺痈我的心灵。我这个号称品学兼优、活泼开朗、性格刚强的人,如今好像变得非常渺小、孤独、怯懦。令我改变的不是别的,正是你们及全校同学给我的那份‘爱’,即给我的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的那份贫困学生资助款。你们在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我列为资助对象.并在全校大会上,让我接受师生们给我的那份捐款。为了尊重你们的选择,我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份‘爱’。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份‘爱’太苦涩了。我确实需要钱,但我更需要尊重。多年的家境桔据使我养成了刚毅的性格,而你们这份‘爱

7、’的奉献却使我变得脆弱许多……”(严育洪编著,《事说师生关系》,2007年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页)。老师给困难的同学提供资助,本来是向学生表达爱心,融洽师生关系的好机会,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受资助的同学不仅没有感激,反而感觉受到了尊严上的伤害。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是教师的方法不对,没有事先征求学生意见。其实,追问下来,问题的本质在于,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业缘性”认识不足,忘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教”与“学”的职业关系。教师用“类血缘关系”来解读师生关系,以“父母”的角色来对待学生的贫困,就像父母给孩子钱不需要与孩子商量一样,老师给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