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8557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开放性骨折并发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和蜂窝织炎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性骨折并发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和蜂窝织炎的治疗【摘要】目的总结29例开放性骨折并发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和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法对17例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12例梭状芽孢杆菌蜂窝织炎,分别采用截肢,紧急清创,双氧水持续灌注,高压氧及大量抗生素治疗。结果死亡1例,截肢13例,保肢15例。结论开放骨折合并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和蜂窝织炎仍是骨科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多组肌群发生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应予截肢,对单组肌群发生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或蜂窝织炎,可进行保肢,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关键词】开放性骨折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蜂窝织炎在开放骨折并发感染的病例中,部分病例因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导致梭状
2、芽孢杆菌肌坏死(气性坏疽)或蜂窝织炎,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造成组织坏死及全身中毒,一些严重病例必须采取截肢,才能挽救生命,是开放骨折合并感染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从1998~2005年收治的29例,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3~45岁,平均23岁,骨折部位:上肢4例占13.79%,其中桡骨远骨折1例,尺桡骨骨折2例,肱骨髁上骨折1例。下肢骨折25例86.21%,其中股骨骨折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4例,踝部骨折2例。开放骨折分度[1]:Ⅰ度5例,Ⅱ度22例,Ⅲ度2例。受伤原因:跌伤7例,碾压伤13例
3、,砸压伤9例。感染类型:筋膜上型(蜂窝织炎)12例,筋膜下型(气性坏疽)17例。发病时间:最短6h,最长7天。渗出液涂片均可找到产气荚膜杆菌,X线片检查,筋膜上型于皮内有气体,筋膜下型于肌肉间隙内有气体。1.2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进行隔离,蜂窝织炎12例全部进行紧急清创,根据感染的范围切开皮肤至筋膜(如为术后患者则拆除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应用3%双氧水冲洗,浸泡,创面用双氧水湿敷料填塞,并置管滴注双氧水,切口开放,3~7天至感染控制为止,常规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及甲硝唑,全身支持疗法及高压氧治疗。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17例中,其中1例行髋关节离断扩创切除坏死肌肉组织;13例因多组
4、肌群坏死,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行截肢术;3例单组肌群坏死,行紧急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在13例截肢患者中,有3例因截肢平面与感染及坏死组织无明显界线,而行开放截肢。待确定感染控制后,伤口进行二期缝合,术中、术后治疗方法基本与蜂窝织炎相同。骨折固定:保肢的15例中,除2例行牵引外,其余13例分别采用钢板,髓内钉及外固支架固定。2结果死亡1例,该患者为大腿中段开放性骨折,合并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于伤后13h入院,紧急清创手术时,除大腿肌群坏死外,感染及肌肉坏死已波及腹部筋膜下肌群至剑突下,患者中毒情况严重,极度衰竭,虽经扩创,切除坏死组织及肢体高位离断,但因感染及坏疽面积太广,患者因中
5、毒性休克死亡。13例截肢患者中9例伤口一期愈合,4例行二期缝合后愈合。清创保肢的15例中,9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5例因组织及皮肤坏死切除较多,均进行二次矫形手术,肢体功能部分恢复。3讨论3.1梭状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能以芽孢的形式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在意外创伤下,很容易污染伤口,在无氧环境中,可以在机体组织内繁殖,导致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或蜂窝织炎的发生,开放损伤的轻重可提供该菌污染的机会,是否会发生感染则与受污染组织是否具备可供梭状芽孢杆菌繁殖的环境有关[2]。本组29例发生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和蜂窝织炎中,Ⅰ度开放骨折5例占12.8%,Ⅱ度开放骨折22例占75.9%,Ⅲ度开放骨
6、折2例占6.9%,其中损伤及污染严重的Ⅲ度开放骨折发生率最低,由于损伤重,容易引起重视,清创易彻底,特别是大块组织缺损或坏死时,很多在急诊时予以截肢,或者因肢体肿胀而开放伤口,置管引流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及蜂窝织炎的发生。较轻的Ⅰ度开放骨折,大多是因伤口小,骨折易于复位,往往会忽视伤口的清创,很少会主动去扩创而加重损伤,因而引起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的发生,本组共收治5例,均因伤口小于1~2cm,简单清创后,关闭伤口,给予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患者于复位后12h出现感染症状,到院就诊时,感染及肌肉坏死已至肘关节以上或膝关节以上,后予截肢,在询问病史时该5例患者
7、的伤口均有接触可能存在较多梭状芽孢杆菌的繁殖地,如泥土、人畜粪便及阴水沟,并自行于伤后清洗伤口,造成检查伤口时出现失误,对此类病例,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扩创及开放伤口。Ⅱ度开放骨折的损伤大多数骨质及肌肉组织相对完整,手术修复后可以保肢,对可疑坏死的组织更多的是保持肌肉组织和皮肤、骨骼的完整性,造成清创不彻底;术后伤口一期缝合,人为地创造了无氧环境,因此发生梭状杆菌肌坏死及蜂窝织炎的几率最高,对此类病例、清创彻底及充分引流是主要预防手段,不可为保持骨或肌肉组织的完整而导致梭状芽杆菌感染。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