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61017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小学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谐,才能收到预定的学习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多和学生接触,打成一片,例如课间和学生聊天说笑、做游戏、上课前组织好纪律、稳定学生的情绪等,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精神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深思、做练习。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2)要达到心理疾病预防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心理健康的基本摘 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小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时,探索了学校,家庭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开展小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策略 1673-9795(2012)11(c)-0235-02 人的心理和生理飞快发展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各种心理健康理由层出不穷,所以他们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生的心理理由不容乐观。某次对七个不同地区一万多名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理由包括有抑郁、偏激、情绪波动大、疑心重、难以适应新环境、学习压力大等,其中心理异常倾向的占18.4%,心理理由严重的占5.2%。针对这些令人
3、担忧的现实,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1 制约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制约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生自身的理由,或者是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因素等等,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小学生心理理由的形成。 1.1 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前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总是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却轻视了小学生作为人应有的成长教育,迄今为止,还有不少学校以“应试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切教学教育工作都围绕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衡量教师的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升学率。 另外,小学教师的素质高低也直接影响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4、。小学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实际工作中态度简单粗暴,动辄批评嘲讽,甚至对学生体罚恐吓,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畏惧、孤独、冲动、人际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理由,更造成师生关系冷漠。 1.2 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生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乡村家庭,这类家庭中的家长往往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所以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也相对粗暴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只能停留在生活上,根本抚慰不了他们的心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容易出现抑郁苦闷、消极冷漠、孤僻任性等心理理由;二是城市家庭,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小心翼翼围着他们转,
5、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孩子不高兴,过分溺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很少伙伴,只能呆在家里看动漫、玩电脑,和同龄人基本上没什么交流,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出现自私、固执、冷漠、脆弱、任性、缺乏团体意识等特征。另外,有些家长望子成龙过于迫切,不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父母有矛盾等也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理由的根源。 1.3 小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小学生由于遗传、生理等内在因素,心理健康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有些小学生他的体质比较弱、协调性不好、个子矮小,他自身个性就会表现出消极胆怯、焦虑不安。而自身条件好的学生,因为精力充沛,所以多数比较自信健谈、喜欢表现、较有创新精神。同时,小学生的人生阅历
6、社会经验还不多,认知评价水平不高、心理欠稳定容易出现波动,他们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一旦家长或教师的行为不当或者社会上有不良的因素影响,他们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理由。 1.4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现代日常生活的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大众传媒。看动漫、上X玩游戏等已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传媒对小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伴随着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例如游戏中的暴力、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的传播。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生心理理由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们影响着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占据着主导地
7、位。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教育来进行,同时学校和家庭要积极指导小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2.1 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创造教与学的最佳情绪和环境,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加强小学生理想教育等方式进行。 (1)创造教与学的最佳情绪和环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前提是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可亲可信,感情融洽和谐,才能收到预定的学习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