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冬连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冬连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关键词】冬连胶囊;老年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D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而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DM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可从根本上治疗DM及DR。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多糖组分干预蛋白非酶糖基化的药理学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对中药复方冬连胶囊治疗DM及DR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从临床角度揭示中药复方干预蛋白非酶糖基化的作用机理,为DM及DR的治疗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
2、2005年6月-2007年3月间在本院就治的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性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按就诊顺序的先后将全部病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成2组。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平均64.21岁;DM病程平均10.95年;体重指数(BMI)平均25.52kg/m2;收缩压平均136.9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9.64mmHg;合并肾脏病变27.69%;合并周围神经或血管病变38.46%。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平均64.92岁;DM病程平均11.08年;BMI平均24.97kg/m2;收缩压平均133.22
3、mmHg,舒张压76.70mmHg;合并肾脏病变29.73%;合并周围神经或血管病变43.24%。2组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DM诊断根据1999年患者;②早期DR单纯型Ⅰ、Ⅱ、Ⅲ期眼底改变;③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空腹血糖(FBG)<9mmo1/L,餐后2h血糖(PBG)<12mmo1/L,年龄≥45岁;④中医辨证属阴虚热盛型。 1.4治疗方法 1.4.1基础治疗 在标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参照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
4、制订的“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4])基础上,着重控制血糖,并包括糖尿病人的教育、心理调整、饮食控制等。 血糖控制目标水平:FBG≤9.0mmol/L,PBG≤12.0mmol/L。降糖药物选择:首先建议胰岛素强化治疗,如不愿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为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降糖方案,入组时使用降糖药物不超过1种: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格列酮类。血糖在观察期间保持相对稳定(向上波动不超过目标水平15%,即FBG≤10.4mmol/L,PBG≤13.8mmol/L)。 1.4.2观察用药 基础治疗2周后,分组治疗。服药方法:单盲给药,
5、药物经改装后,外观相似,2组服药疗程均为8周。治疗组:基础治疗+冬连胶囊。冬连胶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050322,0.5g/粒,10g原药材/g),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基础治疗+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肠溶片(北京协和药厂生产,批号051102),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 1.5测定指标与方法①疗效性观察: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症状评分表。②血液生化检测:FBG、PBG、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
6、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醛糖还原酶(AR)。③检查视力并散瞳检查眼底。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测评定1次。 1.6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第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协作组会议通过的“延缓衰老中药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5]制定标准。 1.7统计学方法临床试验资料输入计算机,通过SPSS11.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分类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含有正常对照组的生化指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共有76例完成了全部的疗程,14
7、例脱落病例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8例。结果显示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老年2型DM及早期DR均有治疗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51.3%和3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对DR,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3%和2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冬连胶囊能够显著降低DM及早期DR患者的FBG、PBG、HbAlc和GSP,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能够显著降低TC、TG和升高HDL-C(P<0.01,P<0.05),而对
8、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能使AR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