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43188
大小:84.4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11
《刘勰的通变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刘勰的通变理论与实践纵观文学史,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是根据时代需要,通过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而发展变化的。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通变理论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他的通变理论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主张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强调文学的创新是其通变论的主旨,并且主张既要在形式上创新,也要在内容上创新。刘勰不仅提出了通变理论,而且以其《文心雕龙》成功地实践了他的理论,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包括通变理论本身等都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而成的,做到了既有通又有
2、变。通变的辩证关系所谓“通”,就是文学不变的常规。“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诗赋书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尽管它的体制形式不一,而“序志述时,其揆一也”,即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在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时代这一根本问题上,是有共同点的。刘勰认为: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从“变文之数无方”“明其然”,也就是从纷繁的、各式各样的体制和风格中看到它们的基本点,正因为文学在它的基本点上是有刘勰的通变理论与实践纵观文学史,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是根据时代需要,通过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而发展变化的。在中国文学理论批
3、评史上刘勰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通变理论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他的通变理论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主张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强调文学的创新是其通变论的主旨,并且主张既要在形式上创新,也要在内容上创新。刘勰不仅提出了通变理论,而且以其《文心雕龙》成功地实践了他的理论,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包括通变理论本身等都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而成的,做到了既有通又有变。通变的辩证关系所谓“通”,就是文学不变的常规。“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
4、因,此有常之体也。”诗赋书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尽管它的体制形式不一,而“序志述时,其揆一也”,即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在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时代这一根本问题上,是有共同点的。刘勰认为: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从“变文之数无方”“明其然”,也就是从纷繁的、各式各样的体制和风格中看到它们的基本点,正因为文学在它的基本点上是有刘勰的通变理论与实践纵观文学史,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是根据时代需要,通过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而发展变化的。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通变理论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
5、题,他的通变理论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主张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强调文学的创新是其通变论的主旨,并且主张既要在形式上创新,也要在内容上创新。刘勰不仅提出了通变理论,而且以其《文心雕龙》成功地实践了他的理论,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包括通变理论本身等都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而成的,做到了既有通又有变。通变的辩证关系所谓“通”,就是文学不变的常规。“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诗赋书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尽管它的体制形式不一,而“序志述时,其揆一也”,即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6、在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时代这一根本问题上,是有共同点的。刘勰认为: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从“变文之数无方”“明其然”,也就是从纷繁的、各式各样的体制和风格中看到它们的基本点,正因为文学在它的基本点上是有规可寻的,所以就必须继承遗产,借鉴前人的经验,即所谓“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创作才不至于匮乏。例如在《时序》中,刘勰认为楚辞之大放异彩,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前代的影响,同时又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爰其汉世,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明乎在。”这是所谓“通”的一面。II仅仅有“
7、通”,而没有“变”是不行的。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文学艺术也必须勇于革新创造,例如梁•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过:“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刘勰更加强调这一点,要求“酌于新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刘勰认为这一点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地革新创造,文学才会不断发展,即所谓“变则其久”;而要革新也就必须继承,即所谓“洞晓情变,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继承的,不然就会“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只有“通”、“变”结合,文学才能够“骋无穷
8、之路,饮不竭之源”,才会有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刘勰在《物色》中说的“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的道理。刘勰认为,变有两种:一种是不要通只要变,完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