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

ID:9290839

大小:2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6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勰及对刘勰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五年里学者对刘勰的研究成果整理:宋红娟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思想、特点……正文:《从曹丕到刘勰:批评者的视角——对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意识自觉的一种观察》2005年01期【摘要】曹丕与刘勰,均为魏晋六朝一流的文学批评家。此期文学创作活跃,批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曹丕作为批评史上一位先行者,对刘勰影响巨大。对此,批评史著作屡屡提及。但曹丕究竟在哪一点上具体影响了刘勰,几乎无人再探个究竟。在曹植、曹丕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后者倾斜,而在刘勰推崇曹丕的种种话语背后,是二者共同的批评者的视角。曹丕对刘勰影响最大者,不是一些表面词句

2、,而是起根本作用的自觉批评意识和主动批评精神。【正文快照】一、导言:问题的提出  南朝尤其是齐梁文坛上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曹植、曹丕的优劣比较。陈思优于魏文,是南朝士人所持的一般看法。  沈约曾说:“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关于刘勰声器之论》2005年02期【摘要】《人民音乐》2004年第5期所刊高敏《乐器,人类音乐文化的凝聚体———“声器关系”理论试释》一文中道:“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第三十三论及人声与乐器关系时指出:‘夫音律所始,本

3、于人声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而非声学器’。刘勰认为乐器从属于歌唱,器乐从属于声乐,在声器关系中更倾向于‘器写人声,而非声学器’。此即‘声本器末’认识论的一种具体阐述。其后,又流传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论断,此亦不过是这一认识论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考所引刘勰这段话,旨在强调人声来自性情,是为本;而音律抒写声情,是为器。“音律所始,本于人声”即“器写人声”之义,器指音律,人声指性情,绝非后世音乐术语“器乐”与“声乐”。刘勰这段话乃《声律》开篇语,有概要之功,因通篇针对当时沈约诸人提出“四声八病”的人为

4、音律来限制诗歌抒发性情,故再三强调人的自然声情是诗歌创作的原本,可与《文心雕龙•乐府》所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观点同看。揭橥人生自然观与文艺自然观是东汉以来风气,从汉末李膺、范滂,魏晋嵇康、阮籍以至陶潜等人,皆为代表(参阅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刘勰推波助澜,强调诗本人心,乐本性情,...《刘勰的虚静学说与老庄哲学》2005年04期【摘要】刘勰的虚静学说作为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直接本源于老子和庄子的虚静哲学观。刘勰的虚静学说不仅在文艺创作上有其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审美观念上亦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正文快照】

5、“虚静”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来的,他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但是,“虚静”一词可追溯至先秦的老子和庄子。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第十六章)。意思是说,只要保持虚静,做到“《论刘勰在探讨文学发展路径中特殊地位的体现》2005年04期【摘要】齐梁时期,文学风气已经变革,许多文学批评家积极介入了探讨文学发展之路径。刘勰在肯定文学发展是沿着由质到文的规律而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影响文学发展演变的外部因素,归结为时代的作用、统治者的作用,并且刘

6、勰不绝对,对特殊情况认真的分析,承认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更为可贵的是,刘勰曾明确说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体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打出了向经典学习的旗帜,也说出了具体的措施。从多方面,可以看出刘勰在这个问题上特殊地位。《论刘勰的【诗经】学思想》2005年12月【摘要】《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正文快照】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的

7、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的内容涉及到了中国文学发展到六朝时的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体大论宏。《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的大部分篇《从“诗言志”看刘勰的文学语言观》2006年07月【摘要】本文以“诗言志”为切入点探讨刘勰的文学语言观,指出刘勰尽管发现了语言的“物性”,但仍相信可以通过两种办法来加以挽救,反映了刘勰对文学语言的乐观态度。【正文快照】本文以中国古代诗论“诗言志”为切入点探讨刘勰的文学语言观。除了儒家以教化为旨归的意识形态干扰以外,以抒情诗为主流的中国古典

8、诗歌必然把准确的传情达意作为好诗的判断标准,从而在语言和人类情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刘勰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其《文心雕龙》中出现了《论刘勰的作者批评观——《文心雕龙•才略》论》07年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